在单元体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的情况,称为平面纯剪应力状态。
参考答案:错
某高中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研。期间,他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 * * 及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5万多字的《农村调研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请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作风。(12分)
“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 “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辩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陆文灿《流亡之孙公》
材料二 12月13日内阁 * * 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
材料三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剪辫法令
材料四 1912年2月19日的《申报》载,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山东都督周自济派宣传员到昌邑,宣传新政,劝导剪辫,激起民变,宣传员和无辫者27人被杀。材料五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狂儒辜鸿铭》
(1)根据材料一,推测孙中山是何时为什么要剪辫子?
(2)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
(3)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是指什么?
(4)基于上述材料,你是这样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