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旧慢慢的算他的帐。
1.从情节发展的脉络看,这一节主要是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迫害,已从____________ 进而到____________ 。
2.这一段要表现的人物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A.掌柜的 B.酒客 C.孔乙己 D.丁举人),描写的角度是(A.正面 B.侧面)。
3.这一段从三个方面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
①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揭露了_____________ 对下层人民的凶残;
②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强烈对比,揭露____________ 的罪恶;
③通过掌柜的和酒客漫不经心的对话,揭露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_____________ 的关系。
4.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这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面的语句应
怎样理解?请选择正确答案。
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A.孔乙己很幽默,能引人发笑,。( )
B.孔乙己善言谈,能活跃气氛,给。( )
C.孔乙己是大家的笑料,他来了大家可以任意取笑他,他使人开心,所以。( )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A.孔乙己是否已经死了,没有根据,,所以用”、。( )
B.作者运用看似矛盾的两个状语,深刻地揭示孔乙己活着无人关心,死后无人过问的悲惨命运。( )
C.“的确”表示确凿,“大约”表示推测,“我”通过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达了不希望孔乙己悲惨死去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