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交通肇事罪量刑规定,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可处()有期徒刑。

A.3年以下

B.3年以上7年以下

C.7年以上

D.无期徒刑

答案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在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了许仙;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凡讨妖怪做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做《义妖传》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上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了一座 * * 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满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活该。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选自《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作者对“蟹和尚”这一民间想像的法海形象的态度是:

A.嘲谑

B.喜欢

C.可怜

D.无所谓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近日,一位北大副校长发微博,“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一被网友誉为“撑腰体”的表态,火爆网络。

  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校长撑腰体”可谓切合了当下之需。时下,因搀扶老人被讹的事件,特别是女童被碾而路人漠视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道德大讨论、大反思之中。这种“为道德撑腰”的表态,有如此惊人的传播效率,从一个侧面折射着人们对社会美德的呼唤和渴求。事实上,社会个体有践行道德与良知的责任,也应该有“不因践行道德与良知而蒙受损失”的保障。只有在平等的社会杠杆下,个体的义举才能形成整体的善风。

  一些专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认为“撑腰体”实际上是“扶德体”,蕴含着“扶起道德”的意味。我们是要“扶起摔倒的道德”,以抚平我们因小悦悦事件而产生的心灵颤栗。可是我们该如何去搀扶呢?是借助国家立法还是公民觉悟,抑或是其他的什么办法?在笔者看来,立法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依靠量化的立法来规范不可量化的道德,还需慎重;依靠公民自觉来重塑全民对道德的崇尚,虽然可行但无疑收效缓慢。依靠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不失为第三条路径,而且影响和效果也很明显。在这样的路径下,道德有了社会力量的靠山,个体没有了行善的后顾之忧,自然可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公共层面的很多事情,往往需要社会力量来撑腰。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依靠社会的自净遏制道德的滑坡,不失为“扶起摔倒的道德”的有效途径。很显然,社会舆论对这种“为道德撑腰”的模式十分感兴趣。北大的“撑腰体”一出,人大版、地大版、武大版等多个版本的“撑腰体”也迅速出现,并掀起一股网友造句风潮。这些网民的创作,正是一种对道德救赎的草根表达。

  令人欣慰的是,类似的表达不单停留在网友的调侃上,而大有成为全民版本的趋势。成都一家公司就贴出了通告,鼓励员工在老人跌倒后主动去扶,并承诺“扶出问题”由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合肥一些律师表示愿意组团为扶人者提供免费法律支持;一家网站发出倡议,希望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加入到“扶一把”的联盟中来。很多企业表示愿意加入这一联盟。“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知道,这个社会并非那么冷漠”。

  我们不妨为“撑腰体”叫好,呼吁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类似活动中来,构筑一道强大的社会道德后盾,以保证人们“对道德与良知的坚守”,没有“粮草不济”的后顾之忧。期待着这种“为道德撑腰”的做法成为一种时尚,期待着搀扶弱者成为无须多虑的公民自觉。

1.下列对“撑腰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撑腰体”是北大某副校长在自己微博中创造的一种网络流行语体。     

B.“撑腰体”在舆论上或许能对社会个体的善举起到保障作用。     

C.自北大的“撑腰体”出现后,各种版本迅速出现,已经成为全民版本。     

D.“撑腰体”作为一种流行的网络语言,很难造成实在的社会影响。     

2.下列各项,不属于“期待‘为道德撑腰’成为时尚”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实生活中,人们呼唤并渴求道德和良知,期待着搀扶弱者成为公民自觉。     

B.“扶起摔倒的道德”,可以抚平我们因小悦悦事件而产生的心灵战栗。     

C.“扶起摔倒的道德”非常切合当下的社会文化需求。     

D.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类似活动中来,构筑一道强大的社会道德后盾。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只要具有“不因践行道德与良知而蒙受损失”的保障,个体的义举就能形成整体的善风。     

B.道德滑坡的问题,只有采取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依靠社会的自净遏制道德滑坡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C.依靠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作为“扶起摔倒的道德”的第三条途径,其影响和效果要比依靠量化的立法和公民的自觉更明显。     

D.从“撑腰体”的流行速度和传播来看,“为道德撑腰”的做法一定可以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大大改变日前道德滑坡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