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0年12月2日购入不需要安装管理用设备,价值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折旧方法与税法相同,甲公司在未来3年内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定税前会计利润各年均为1500万元(已扣除下列有关费用)。有关资料如下:
(1)2003年12月31日,公司在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备有可能发生减值,其可收回金额为1785万元。
(2)2008年末该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但是税务部门尚未批准,2008年末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2009年1月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变价收入为7.50万元,清理费用1.5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收付。该固定资产损失已经税务部门认定实质性损害,不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因素。
要求:
(1)计算填列有关所得税计算表。
(2)计算并编制2001年计提折旧和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3)计算并编制2003年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4)计算并编制2004年计提折旧和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5)计算并编制2005年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6)计算并编制2008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7)计算并编制2009年处置固定资产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所得税计算表

累计折旧额准值准备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
资产期末末佘额
递延所得税
资产发生额
2003年末
2004年末
2005年末
2006年末
2007年末
2008年末
2009年处置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计算填列有关所得税计算表。
所得税计算表

累计折旧额 减值准备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
资产期末余额
递延所得税
资产发生额
2003年末300×3=
900
3000-
900-
1785
=315
17853000-
900
=2100
2100-1785
=315
315×33%
=103.95
103.95
(借方)
2004年末900+1785/
7=1155
3151785-
1785/7
=1530
3000
-1200
=1800
1800-1530
=270
270×33%
=89.1
89.1-
103.95
=-14.85
(贷方)
2005年末9001785/
7×2=1410
3151785-
1785/7
×2=1275
3000-
1500
=1500
1500-1275
=225
225×33%
=74.25
74.25 -
89.1
=-14.85
(贷方)
2006年末9001785/
7×3=1665
3151785-
1785/7
×3=1020
1200-1020
=180
1200-1020
=180
180×33%
=59.4
59.4-
74.25
=-14.85
(贷方)
续表
累计折旧额减值准备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
资产期末余额
递延所得税
资产发生额
2007年末900+1785/
7×4=1920
3151785-1785/7
×4=765
3000-2100
=900
900-765
=135
135×33%
=44.55
44.55-59.4
=-14.85
2008年末900+1785/
7×5=2175
315+510
=825
03000-
2400
=600
600-0
=600
600×33%
=198
198-44.55
=153.45
2009年
处置
0000-198
=-198(贷方)

(2)计算并编制2001年计提折旧和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①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 3000÷10=300
贷:累计折旧 300
②所得税的核算
借:所得税费用 1500×33%=495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495
(3)计算并编制2003年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2003年12月31日,公司在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备有可能发生减值,其可收回金额为 1785万元。
①计提折旧并计提减值准备:
借:管理费用 3000÷10=300
贷:累计折113 300
2003年末可收回金额=1785(万元)
2003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000-300×3年=2100(万元)
2003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100-1785=31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1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15
②所得税的核算
账面价值=1785
计税基础=3000-300×3=21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100-1785=315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315×33%=103.95(万元)
2003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03.95-0=103.95(万元)
2003年应交所得税=(1500+315)×33%=598.95(万元)
2003年所得税费用=598.95-103.95=49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49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3.95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598.95
(4)计算并编制2004年计提折旧和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①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 1785÷7年=255
贷:累计折旧 255
②所得税的核算
账面价值=1785-255=1530(万元)
计税基础=3000-300×4=18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800-1530=27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270×33%=89.1(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89.1-103.95=-14.85(万元)
2004年应交所得税=[1500+(270-315)]×33%=480.15(万元)
2004年所得税费用=480.15+14.85=49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495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480.1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4.85
(5)计算并编制2005年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账面价值=1785-1785÷7×2=1275(万元)
计税基础=3000-300×5=15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500-1275=2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225×33%=74.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74.25-89.1=-14.85(万元)
2005年应交所得税=[1500+(225-270)]×33%=480.15(万元)
2005年所得税费用=480.15+14.85=49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495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480.1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4.85
(6)计算并编制2008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2008年末该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但是税务部门尚未批准,2008年末按固
定资产账面价值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①2008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8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785-1785/7×5=5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1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10
②所得税的核算
账面价值=0(万元)
计税基础=3000-300×8=6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0=6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600×33%=198(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98-44.55=153.45(万元)
2008年应交所得税=11500+(600-135)]×33%=648.45(万元)
2008年所得税费用=648.45-153.45=49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49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53.45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648.45
(7)计算并编制2009年处置固定资产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2009年1月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变价收人为7.50万元,清理费用1.5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收付。该固定资产损失已经税务部门认定实质性损害。
①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15+510=825
累计折旧 300×3+1785/7×5=2175
贷:固定资产 3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
贷:银行存款 1.50
借:银行存款 7.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50
借:固定资产清理 6
贷:营业外收A. 6
②所得税的核算
账面价值=0(万元)
计税基础=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0(万元)
2009年递延税款资产发生额=0-198=-198(万元)
2009年应交所得税=[1500+(0-600)]×33%=297(万元)
2009年所得税费用=297+198=49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495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297
递延所得税资产 198

阅读理解与欣赏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代沟”往往是两代人不可回避的话题。谈谈你对“代沟”的认识。(提示:观点鲜明,分析充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