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

据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称: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时的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相应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

材料二 司马光在宋神宗初年所上的《论风俗札子》说道:“今之举人,发口秉笔,先论性命,乃至流荡忘返,遂入老庄。纵虚无之谈,骋荒唐之辞,以此欺惑考官,猎取名第。禄利所在,众心所趋,如水赴壑,不可禁遏。”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科举制度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司马光对当时科举考试状况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北朝以来,门阀世族作威作福于朝野,甚至威胁皇权;庶族地主经济发展,庶族地主成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

(2)从材料二可以看到,宋朝科举考试对于考生的答卷,在形式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在内容上也并不一定以儒学为限,很多出于老庄之学。这些状况说明,当时的北宋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控制相对比较宽松,这对士子们思想的相对解放和朝廷选拔大量文官人才有积极作用。

(3)司马光对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况持否定态度,并表示了担忧。一方面,司马光是站在儒家正统立场进行思考的;另一方面,他痛斥“欺惑考官,猎取名第”的行为确有一定道理,但他未能看到宋朝科举制度对选拔人才的积极作用。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