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内陆山区省拟建一高速公路,项目路线全长134.5km,该线路经过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胜地,跨越一条河流和两座山脉。设计路基宽度26.5m,占地2300.6hm2,路面结构类型为沥青混凝土。全程设有特大桥、大桥共16座,中桥63座,涵洞388道,互通式立体交叉9处,分离式立交9座,通道及人行天桥109座,收费、通信、监控分中心1处,停车场1处,服务区1处,收费站4处,管养工区2处。工程设计征地面积1.2万hm2,拆迁房屋120000m2,取土点8处,弃土点12处,高填方段3298m,离公路最近的居民地区为350m。当地夏季雨水较多,易发生水土流失。

根据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确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答案

参考答案:(1)生态环境:取土场、弃土场的选址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施工过程中,做好取土场、弃土场、临时工程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做好风景名胜和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2)噪声环境: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或采取降噪措施,文明施工、避免公路施工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对营运近期噪声预测值超标3dB(A)以上的敏感点采取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等降噪措施。
(3)水环境:施工营地生活污水设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肥田。沿线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和管养工区等服务设施安装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或排放至公路边沟;施工期间产生的钻渣要运出河区临时存放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为防止危险品运输的污染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应急措施。
(4)空气环境:料场、材料运输路线等选址设置在远离居民区、医院、学校下风向300m以外。灰土、沥青等拌和站应设有抑尘装置。运输材料的道路、施工现场以及路基填筑时,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防止扬尘。运输散装材料的车辆和散装物料堆放场应加盖篷布,防止材料散落飞扬。
(5)社会环境:加强施工场地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车辆运输时间,修建便道,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及时支付各种补偿费用,使被征用土地和需拆迁安置居民户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城市道路主干道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建筑材料由建设单位提供:由于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停工,机械补偿费为200元/台班,人工补偿费为50元/日工;总工期为120天;竣工时间提前奖励为3000元/天,误期损失赔偿费为5000元/天: 

事件一:挖方段遇到了工程地质勘探报告没有揭示的岩石层,破碎、移除拖延了3d时间(自由时差0天,每日45工日,60台班); 

事件二:工程拖延致使路基施工进入雨期,连续降雨使土壤含水量过大,无法进行压实作业,因此耽误了5d工期(每日30工日,45台班,非关键线路,自由时差10天)。 

事件三:①由于建设单位要求对道路连接线工作的施工图纸进行修改,致使该项工作停工3天(自由时差5天,每停一天影响30工日,10台班);②由于机械租赁单位调度的原因,施工机械未能按时进场,使跨线人行天桥工作的施工暂停5天(自由时差2天,每停一天影响40工日,l0台班);③由于建设单位负责供应的材料未能按计划到场,底基层工作停工6天(自由时差5天,每停一天影响20工日,5台班)。 

事件四: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为了鉴定某个关键构件的质量,总监理工程师建议采用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施工单位要求建设单位承担该项试验的费用。

逐项说明事件一、二、三中项目监理机构是否应批准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说明理由并给出审批结果(写出计算过程)。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