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市拟实施棚户区改造新建小区保障性住房项目,项目北临A移民新村、西侧为荒地、南侧为空地,南约400m为B小区,东临C路。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棚户区改造住房、廉租住房、搬迁小区工程以及小区外围西、北、南三侧配套道路。小区总建筑面积503150m2,包括棚户区改造372444m2、廉租房39706m2、搬迁村91000m2,其中配套公建、商铺面积16671m2
工程共新建42幢住宅楼:25层住宅3幢、18层住宅18幢、15层住宅18幢、11层住宅3幢,小区北、东、南三侧大门两侧沿街居民楼底部1~2层为商铺,并配套建设小区的道路、绿化等辅助工程。其中棚户区住房为A区1~9幢,C区1~6幢、8~15幢,D区1~4幢、8~9幢;廉租住房为C区7幢,D区5幢,B区7~9幢(其中的313套);搬迁工程为B区1~6幢、7~9幢(其中的270套),D区6~7幢。

给出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答案

参考答案:(1)社会噪声:加强社会噪声管理,比如,禁止小区内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其他发出高噪音的方法招揽顾客;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控制音量并合理选择时段,避免对周围居民产生噪声干扰。
(2)换热站、水泵房等配套设备噪声:换热站、水泵房置于专用设备间内,对循环加压水泵基础设置弹性减震橡胶垫、进出口安装橡胶减震喉,循环水管路设置在减震沟内。
(3)地下停车库通风机及车辆噪声:对风机安装消声器;限制机动车在小区内行驶速度,禁止机动车鸣笛。

材料题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通教科书。——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主要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有学者则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将明治维新引向歧途,结合材料及所学,选取其中一种观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