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为145.83亿元,同比增长32.07%。其中,广告收入为67.08亿元,同比增长25.88%;有线网络收入为45.38亿元,同比增长26.35%;其他收入为33.37亿元,同比增长57.3%。

2010年,该省广电收入中,省级收入为65.32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地市级收入为4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3.39亿元;县级收入为38.90亿元,比上年增加6.52亿元。

2010年该省各市、县广电收入的区域分布如下:

东部地区50.06亿元,同比增长32.48%,占市县收入份额的62.18%,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10.01亿元,上年同期为7.56亿元。中部地区17.78亿元,同比增长40.70%,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5.93亿元,上年同期为4.21亿元。两部地区12.67亿元,同比增长80.86%,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2.53亿元,上年同期为1.4亿元。

截止2010年底,该省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885.8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61.7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1007.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77.58万户。

2009年,该省广告收入占广电总收入的比重约为()。

A.23%

B.26%

C.31%

D.48%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2009年,该省广告收入占广电总收入的比重为≈48%。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王勇》,回答1—4题。

  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他不是我的同学,而是我的老师。

  升初中的时候,我家出了大约一千元人民币,为我购买了一个进重点中学的名额。我的自卑情绪因此油然而生。入学那天,我的一位在学校做老师的亲戚把我领到宿舍,问我住上铺还是下铺,并托付我的班主任王勇老师对我多多关照。我清楚地记得,在他们说话的时候,王勇摸了一下我的头发。我以为我是最差的,至少是最差的学生中的一个,这一摸让我觉得,这个老师并没有因为我是最差的而看不起我。

  那时候,我很容易脸红。我一脸红起来,就表明,我心里十分自卑,非常惊慌,生怕所有的入都看不起我。但王勇显然并没有揣摩到我的心思。有一次,他在台上讲错别字,讲到常常有人在写“考”字时,多写一横。他讲的时候,我很专心地低着头在抽屉里用双面胶粘书皮,也就是说,没有听课。不知不觉,他高大的身影就到了我面前。我感觉身旁一暗,慌作一团,把书往深处塞。王勇便把手伸进我的抽屉。(现在想来,他应该是怀疑我又在看小说吧。)但他没有抽到我的书,而是抽到了一个本子。本子封皮上竟然恰好写着“考试”两个字,“考”字竟然恰好多写了一横。王勇又笑了笑,说,别不好意思了,写错了字还想藏起来啊。全班同学估计有一半发出了笑声。

  某一天中午,或是下午,总之阳光灿烂,王勇慢条斯理地按名次念了下去。他念得十分、十分慢,时不时还停下来点评一番。我张大耳朵,张到了极限。终于念到我了,在全班75人里,我是第28名。我的心跳在加快。接下来,王勇停下来点评道:不错,进步很快。我的心跳更快了,并害羞地低下了头。时至今日,我依然固执地相信当时一定有很多同学对我表示吃惊和钦佩。

  我变得渴望每天的语文课。要是有语文课,我就看着门口,一直看到他进来;要是哪天课表里没有语文课,我总以为是值日生出了错。

  中学时,老师几度让我们以《美丽的歧枧》写过作文。我不相信有这回事,所以总也写不好,总也写不出“真情实感”。我相信的是,只有当一个人让你依恋,让你信任、喜欢,令你渴望见到他,听他说话,这个人才会影响你的人生。我突然想起那篇写“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哟课文来。主要内容我基本忘记了,只有一个细节挥之不去。这个细节是:夏天的夜里,作者魏巍从凉席上爬起来,去找蔡老师。读到这一段时,我的眼前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穿短裤的男孩,或许赤着膊,赤着脚,走在一条小路上。月光普照,夜色金黄。他闭着眼睛,方向丝毫不差,脚步丝毫不乱,心中丝毫不惊慌。我想起这个细节,是因为王勇老师也曾这样让我感觉过安静、欣喜、眷恋。我见过很多的老师,见过很多好老师,很多一般的老师,以及很多坏老师,却只见过一个叫王勇的老师。(作者李傻傻,有删节)

1、文章写了关于王勇老师的几件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品味画线句中“张”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用魏巍《我的老师》中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行文中的一处细节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案例五: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 助 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里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 助 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 助 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 助 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 助 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 助 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 助 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 助 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 助 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 助 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 助 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 助 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 助 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 助 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单选: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时,心理咨询师扮演的角色不是()。

A.分析者

B.说服者

C.监督者

D.辩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