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温 * * * * 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科学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
答案
参考答案:[范文一]
从1919年陈独秀等《新青年》同仁倡导科学以来,科学在我国的境遇令人唏嘘。单看今日中国,距陈独秀首倡科学已近百年,距邓 * * 标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已二十多年,然而,科学技术或有进步,科学精神却未见端倪,国民的科学素质更是一片贫瘠。我国已步入二十一世纪——这个所谓的“中国的世纪”,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非典袭来时大家疯抢板蓝根,甲流袭来时大家疯抢大蒜,最近日本核辐射引发的恐慌中人们又疯抢碘盐。且不论所抢的东西于事无补,首先这疯抢的态度就不是理智的,更不是科学的态度。古话说要“三思而后行”,这个“三思”就可以理解成科学的处事态度,遇事须冷静,不盲从、不跟风,用理智、用科学判断事情的对错、真假、因果、利弊等。这是科学素质的起码的要求。
何谓科学素质它是人们对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在我国的国民综合素质框架里,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乃至科学思想掌握得多、运用得好并不代表科学素质就高,因为如果欠缺了起码的科学精神,那么即便是科学家也会犯罪,也会迷信。因为没有起码的科学精神,对于事便会混淆是非,对于人便会不辨善恶,对于社会、历史便会不知利害和进退。所以,我们可以没有多少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然而不能不具备起码的科学精神,不能不培养这种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科学素质里,科学知识是基础,科学方法和思想是骨干,科学精神是灵魂和不竭的动力。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首先要倡导并培养科学精神。
倡导并培养科学精神,是政府职责所在。政府不仅要“亡羊补牢”,抓住当下危机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更要未雨绸缪,放眼长远目标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核心在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风气。增加科研、科普经费,改善科研人才培养、提拔机制,壮大科研人才、科普人才的队伍,同时注重提高人才质量;不仅从小孩抓起,也要对成人普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丰富宣传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倡导并培养科学精神,专家、媒体也义不容辞。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利的一面是资源全民充分共享,弊的一面是信息真假混淆难辨。在大多数民众缺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渠道时,媒体就该肩负起群众喉舌、眼睛的职责,为其寻求事实与真相;在民众普遍缺乏专业知识辨别真伪、判断是非的时候,专家就应该不枉所学、不负众望,为其辨伪、解惑。
倡导并培养科学精神,每个公民与有责焉。科学精神的培养,归根到底是每个公民的事,最终受益者也是公民自身。往大了说,它是一国风气的标志,一国实力的基础;往小了说,它又必须具体化为每个现代公民处理生活事务、人际关系的基本素质。一个有生气、有希望的国家,它的国民必然是充满理智、求实、进取的科学精神的现代公民。
科学精神之火久已微弱,需要我们每个人举起自己的火把,让科学精神的星火重新燎原,让科学精神的薪火永远流传。
[范文二]
先生姓赛,本名Science,中文名叫作科学,乃西土人士。公元一九一九年漂洋过海至中国传道授业。先生求真务实、笃信真理之精神所散发出的光辉照亮了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乌飞兔走,暑往寒来,不觉已是九十余载,在这九十多年的时间里,先生的贡献不可谓不巨,大到捍卫门庭的尖兵利器,小到便利生活的百货日杂,其改良,其生发,无不在先生的指引下有了质的飞跃。在这样长的一个时期里,赛先生似乎已经自物质层面向精神高度深发,而诸多国人俨然将先生奉若神明,凡事若提起科技必然让人肃然起敬,心悦诚服。于是,为求知,为务学,为其他种种目的,人们或拜在先生门下,或请其为某事执言。然则,即便如此,先生虽终日忙碌却终为寓公,真正懂得先生,可传先生衣钵者依然寥寥。
不久前,邻邦日本遭地震之患引发核泄漏事故。随后不长时间,一衣带水的我国诸多地区竞受“吃食盐可以防辐射”之蛊惑加入了轰轰烈烈的食盐抢夺大战中,一时间食盐脱销,食盐价格被哄抬上天。言及此,追溯从前,我们看到抢盐风波并非个案,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在这个时候代表科学知识的赛先生早被远远放逐,取而代之的是非理性及轻信,动辄将刘太医、张悟本之流作为争相追逐的对象。科学知识的缺位使人们忽略那些客观规律的存在,罔顾科学精神的本质,不少富裕起来的人热衷于迷信活动,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甚至成了伪科学和邪教的俘虏。
若说公众科学知识的缺乏使赛先生备受冷落,那么那些扯着“赛”字大旗,喊着科学口号,却传播者混淆视听言论的“砖家”,则无疑是使赛先生公信力下降的始作俑者。一个“华南虎”事件,本属闹剧却被有关“砖家”轰轰烈烈地讨论了数月之后,大张旗鼓地把脸丢到了国外,这真使人莫名惊诧了。赛先生的面目在一片乌烟瘴气中显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有些妖魔化了。
温 * * * * 说,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社会公众,这种精神都必不可少。然而,当下我国科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提高普通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整个国家的科研能力,需要我们在还原赛先生本来面目的基础上,真正把科学的精神发扬光大。这个目标的实现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长期持续的努力。一方面要靠社会制度的完善。从基础教育入手普及科学教育,并从制度层面为真正做学问的人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还有赖于科学本身的发展。将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净化并营造一个非功利的科研圈子和学术氛围,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弘扬客观、务实的科研精神。
科学精神的弘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路上,我们只有真正坚定地追随赛先生求真务实的足迹才能到达真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