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综合上述材料,试论述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和方针。
参考答案:上述材料反映出:①世界人口增长问题,表现为人口的继续膨胀。这将进一步对世界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②自然环境恶化问题。表明自然环境恶化的趋势不仅危及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且正在动摇人类生存的基础。③自然资源短缺问题。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而资源消耗又是世界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因素,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在加速耗竭。这些都说明人口、能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些问题在我国也十分突出。
(2)这些问题不是各个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而是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全球性。它不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般问题,而是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生存的重大问题,具有严重性和紧迫性。当前,这些问题不仅仍然存在,而且更趋严重。人口膨胀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资掘短缺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恶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这些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3)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是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具有全球协调一致性和相互合作性。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就是经济增长中要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使经济的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再次,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70年代以来,我国对人口的控制是非常成功的,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使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方面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选做题Ⅱ:
(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曾经有过两次错误。一次是国民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主张放弃对于农民群众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主张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对国民党右派 * * 反人民的阴谋活动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以至当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向人民突然袭击的时候,中 * * 党和广大革命人民群众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1927年8月7日,中 * * 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另一次是土地革命后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却无视这一变化,继续实行关门主义的路线,致使中 * * 党一度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的大好形势。瓦窑堡会议上,毛 * * 正确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着重强调克服“左”倾关门主义的倾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走上了正轨。
(2)这是在总结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正确的结论。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本应由中国的资产阶级来领导进行。但由于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带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也曾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过、努力过,但最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证明。而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具有许多特殊的优点,这使它能够担负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主动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致使大革命失败。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辟了中 * * 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使中国革命不断地向前发展。中国民主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力地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中国革命是在同处理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因此,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并且在特定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打击和孤立最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坚持和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原则。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和平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中 * * 党还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同时,在对顽固势力的斗争中,中 * * 党还采取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