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毛 * * 曾在《沁园春·雪》中满怀激情地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毛 * * 在他的诗篇中把秦皇和汉武并论,那么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谁的功劳更大呢?为探究这一问题,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举办了一场课堂辩论赛。请你结合这次活动,探究完成相关问题。

【比赛开始】

(主持人)老师:各位同学,参加今天辩论的是由同学们自由组合的两支代表队,我在这里称为正方和反方代表队。今天的辩题是《“秦皇”“汉武”谁的功劳更大》,正方代表所持的立场是“汉武帝功劳更大”,反方代表所持的观点是“秦始皇功劳更大”。现在请双方的一辩手进行陈词。

【陈词】

(1)如果你是双方的一辩手,请你结合这两位帝王的功绩分别写出陈述词。(要求简洁,史论结合,具有概括性。不多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立论】

(2)请结合所学知识,摆事实,讲道理,为自己的论点提供充足的论据。如果你是双方的二辩手,请你分别举出两例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正方二辩:

史实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实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二辩:

史实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实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辩】

(3)如果你是正方代表,请你设计一个攻辩的观点和论据来反驳反方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方一辩:我认为汉武帝的功劳更大。他在位时,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反方一辩:我认为秦始皇功劳更大,他统一六国,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统一的封建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正方二辩: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任选两项,史实正确,且符合题意即可)

反方二辩: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开凿灵渠等。(任选两项,史实正确,且符合题意即可)

(3)攻辩:秦始皇是一位暴君,他在位时,焚书坑儒,徭役繁重,刑法残酷。(任选两项,史实正确,且符合题意即可)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

某集团公司(下称原告)以每吨2015元人民币的价格购进2479.895吨豆粕,需从大连港经水路运往广州黄埔港。

1992年8月27日,原告将货物运进大连港。

因某保险公司下属支公司(下称被告)与大连港有长期代办保险业务合同关系,大连港收到原告货物后,即于28日在《水路货物承运登记单》上加盖了被告的保险印章,并通知原告缴纳保险费。

原告按每吨1500元人民币的保险费对2479.895吨豆粕(共计39606件)向被告投保了综合险,保险总之额3719850元,并支付了保险费人民币13019元,保险合同条款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水路、铁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摘要)规定。

该批货物于1992年8月28日开始装船。

8月30日凌晨天降大雨,因承运船第八舱液压管爆裂,致使舱盖不能关闭,造成原告已装船货物被雨淋湿。

原告要求承运人卸下381件,并告知被告货被雨淋,要求被告上船对剩余货物是否需要卸下船进行检验确认。

被告经查验,没有提出卸货意见。

当日,承运人按《运规》规定向原告出具了“8仓货物被雨淋湿,已卸下381件,余货水湿不详”的货运记录。1992年8月31日,该批货物装船完毕后即运往广州黄埔港。

9月3日,被告向原告出具了《国内水路、陆路货物运输保险单》。

船抵广州黄埔港,因泊位紧张,一直在锚地等泊,同年9月30日才靠泊卸货。

根据黄埔港理货公司理货证明和黄埔港货运记录记载,所卸下货物有6932件水湿现象,其中有370吨豆粕发生霉变。

原告即通知被告赴广州黄埔港查验货损情况。

被告派员赴黄埔港查验后,要求原告尽书采取各种补救措施,迅速处理受损货物,避免扩大损失。原告即将受损严重的370吨豆粕以每吨60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

按投保额扣除残值后,原告损失33万元人民币。事后,原告按保险合同约定向被告索赔,被告以货损事故系承运人责任造成的为理由拒赔。

1993年6月8日,原告向大连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诉称:自原告货物进大连港投保货物运输时,保险合同即告成立。

原、被告间的保险合同合法、有效,损失的后果是客观真实的,发生了保险范围内的货损事故,被告理应负赔偿责任。

要求被告赔偿13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被告辩称:货损是由承运人的责任造成的,按有关规定,在限额内应由承运人按照实际损失赔偿,超过限额部分由保险公司在保险金额范围内给予补偿。

根据本案实际情况,被告向原告出具的《保险单》是在1992年9月3日,货损发生在出单之前,发生货损时,保险合同还没成立。

因此,原告要求被告按保险合同赔偿损失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评析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