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11年,全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0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增加19万公顷;油粮种植面积1379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5万公顷,增加4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7121万吨,比上年增加2473万吨,增产4.5%。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增产2.5%;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产4.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增产5.1%。

全年棉花产量600万吨,比上年增产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产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产4.3%。茶叶产量162万吨,增产9.9%。

全年肉类总产量7957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下降0.4%;牛肉产量648万吨,下降0.9%;羊肉产量393万吨,下降1.4%。年末生猪存栏46767万头,增长0.7%;生猪出栏66170万头,下降0.8%。禽蛋产量2811万吨,增长1.8%。牛奶产量3656万吨,增长2.2%。

全年水产品产量5600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026万吨,增长5.2%;捕捞水产品产量1574万吨,增长1.9%。

对2011年全国全年肉类总产量增量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A.羊肉产量

B.牛肉产量

C.猪肉产量

D.其他肉类产量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影响程度最小”意味着变化量最小。201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同比是增长的,而猪肉、牛肉、羊肉的产量同比都是下降的,因此其他肉类产量一定是增长的,且对总产量增量的影响最大,排除D;猪肉、牛肉、羊肉产量的减少量依次为1.4%,分子基数对数据的影响最大,因此可估计第一个数据在三者中最大,排除C;由于≈393×(1+1.4%)×1.4%≈5.58,所以影响最小的是羊肉。故选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龙年谈龙

韩山元

  生肖中的龙,还有作为节庆表演节目的舞龙,仍旧保留在全世界的华人生活圈当中,它是华人传统民俗的一部分,而民俗又是十分顽强的文化现象。

  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看,世上根本就不存在龙这种动物。远古的恐龙,跟华人崇敬的龙,舞龙舞狮的龙,外形完全不同。龙是古代华夏民族(后为中 * * )共同的图腾,古人对图腾的崇拜与敬仰,就跟现代人对国旗国徽的感情一样。图腾一词源自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标志”或“它的亲属”。上古氏族社会,人们以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部落的标志,从而建立起认同感,加强凝聚力,于是就有了图腾。

  在炎黄时代,氏族部落何其多,每个部落的图腾都不同。当各部落要逐渐形成一个华夏民族的时候,用哪一个部落的图腾作为全体共有的图腾都不行,那就需要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新图腾。什么样的新图腾最能让大家心悦诚服呢?最好是将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面跑的动物各取其一部分,组合成一种虚拟的动物,于是,就有龙的出现。两千年前汉代的王符称龙是“九似之物”,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大蛤蜊),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现代学者、诗人闻一多对龙做过深入研究,他说龙是以蛇为身,再结合多种动物而虚拟出来的。由此,我们不得不钦佩中 * * 祖先的智慧与想象力,能把“陆、海、空”的动物综合起来,“集体创作”出这么一种奇妙无比的动物。

  1970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过“C”型玉龙,后经考古勘查确认,这件玉龙距今5000多年,但其造型简单,没有四肢,也没有鳞片。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45号墓发现了蚌塑龙虎,考古学家测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500年前左右,那是更早的龙的雏形。可见,龙的形象不是一开始就如王符与闻一多所描述的样子,它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再往深一层去想,龙的出现其实是一种妥协、让步与融合的产物,它能维系各部落的和谐。如果每个部落都坚持用自己的图腾作为各部落的共同图腾,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步,那怎么能有龙这个共同图腾的出现呢?可见,要和谐就免不了妥协,没有妥协让步就不会有和谐,这不正是体现了中 * * 注重与追求“和”的精神吗?

  对龙的崇敬还表现在赛龙舟与舞龙等民间习俗中。据闻一多考证,赛龙舟是古代吴越(江苏、浙江一带)民间祭龙的活动,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舞龙则是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也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体育与文娱活动。从唐代一直到现代,舞龙已是中国人逢年过节常见的体育与文娱表演。中国人出洋,又把这一习俗带到世界各地,就跟赛龙舟一样,世界各地舞龙队伍,也有非华人参加了,民俗不分种族与国籍,这不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吗?

  今天,全世界的华人还需要“龙”作为共同的图腾吗?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不过我们至少能看到,生肖中的龙,还有作为节庆表演节目的舞龙,仍旧保留在全世界的华人生活圈当中,它是华人传统民俗的一部分。(选自《联合早报》,原文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龙成为中 * * 共同的图腾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和现代人对国旗国徽的感情一样,古人对龙有着特殊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B.龙是让华夏各部落都能接受、能让大家都心悦诚服的一种图腾。

C.将多种动物各取其一部分组成一种虚拟的动物,有广泛的认同感。

D.龙是把“陆、海、空”的动物综合起来,“集体创作”出的奇妙动物。

2.下列各项中,对龙的文化内涵概括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体现了中 * * 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表明我们的祖先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想象力。

B.体现了中 * * 追求“和”的精神,赛龙舟与舞龙的活动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C.表明我们的祖先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想象力,也架起了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桥梁。

D.表明中 * * 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体现了中 * * 对“和”的精神的重视和追求。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肖中的龙和表演节目中舞动的龙都是世上不存在的动物,但它们是华人传统民俗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现象。

B.从内蒙古赤峰市出土的“C”型玉龙,到河南濮阳出土的蚌塑龙虎,表明龙的形象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C.赛龙舟和舞龙起初都是祭祀活动,赛龙舟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舞龙则是起源于汉代,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体育与文娱活动。

D.生肖中的龙和舞龙依旧是华人民俗的一部分,但今天却很难肯定地说全球华人仍需要以龙作为共同崇拜的图腾。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