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制药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度有关资料如下: (1) 2005年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00万元,销售净额6000万元,接受现金捐赠200万元,转让自建不动产收入500万元,账面原值300万元,已提取折旧120万元,发生清理费用20万元; (2) 因产品实现销售结转的成本为4000万元、财务费用128万元; (3) 发生产品销售费用1280万元(其中广告费用1100万元、业务宣传费用40万元) (4) 管理费用49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30万元、不含坏账准备金); (5) 缴纳增值税60万元、营业税2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8.5万元; (6) 直接向灾区受灾单位捐款5万元,通过国家规定的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向贫困地区捐款25万元、青少年活动场所捐款8万元; (7) 年末“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余额130万元(含关联企业20万元),该公司已对 130万元提取坏账准备,比例为5‰,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0; (8) 公司年平均职工人数295人(含医务室、托儿所人员5人),当地政府确定的人均月计税工资标准为800元,全年直接计入各项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300万元,由福利费支付的医务室、托儿所人员工资6万元,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按规定的比例计提了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 (9) 12月20日从经济特区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74万元,联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 15%(当年享受了定期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12月下旬分别从A、B两国分支机构取得税后收益52万元、35万元,A、B两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分别为35%、30%。 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问题,每步均为共计金额: (1)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 (2)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业务招待费; (3)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捐赠支出; (4)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坏账准备金; (5) 计算工资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6) 计算成本费用中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7) 计算从经济特区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应补税额; (8) 计算从A、B两国分支机构取得税后收益应补税额; (9) 计算该企业2005年应纳税所得额; (10) 计算该企业2005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 广告费扣除限额=(6500+500)×25%=1750(万元) 实际发生1100万元,可以据实扣除; 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6500+500)×5‰=35(万元) 实际发生40万元,应按照35万元扣除。 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1100+35=1135(万元) (2)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6000+500)×3‰+3=22.5(万元) 实际发生30万元,应按照22.5万元扣除。 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22.5万元。 (3)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捐赠支出: 纳税调整前所得=6000+200+500-180-20-4000-128-1280-490-25-8.5-5- 25-8-1-30×5‰+74÷(1-15%×50%)+52÷(1-35%)+35÷(1-30%)=739.85(万元) 捐赠限额=739.85×3%=22.20(万元) 通过国家规定的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向贫困地区捐款25万元超过限额,应该扣除22.2万元; 直接向灾区受灾单位捐款5万元,税前不能扣除;通过国家规定的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向青少年活动场所捐款8万元,可以全额扣除。 因此,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捐赠支出=22.20+8=30.20(万元) (4) 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坏账准备金=(1300000-200000)×5‰=0.55(万元) (5) 工资费用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300-(295-5)×0.08×12=21.6(万元) (6) 成本费用中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300×(14%+2%+1.5%)-290×0.08×12×(14%+2%+1.5%)=3.78(万元) (7) 从经济特区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应补税额=74÷(1-15%×50%)×(33%- 15%)=14.40(万元) (8) 从A、B两国分支机构取得税后收益应补税额 从A国分支机构取得的税后收益,投资方税率低于被投资方税率,不需补税; 从B国分支机构取得的税后收益,应补缴企业所得税=35÷(1-30%)×(33%-30%)=1.5(万元) (9) 该企业2005年应纳税所得额=739.85+(1140-1135)+(30-22.5)+(5+25+8-30.35)+(130×5‰-0.55)+21.6+3.78-52÷(1-35%)=705.48(万元) (10) 该企业2005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705.48×33%-74÷(1-15%×50%)×15%-35÷(1-30%)×30%=205.81(万元)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览室书架

深夜,那盏灯

       ①那一年的春天,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我的腿。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外,我还能做什么呢?

       ②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股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把它们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的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③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漆黑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扇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和自己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的全身瘫痪的姑娘。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口的灯光,我的脸红了。 

       ④“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⑤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就时时陪伴着我。只要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身边的课本。

       ⑥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倏地起了个念头:我要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是她夜晚窗口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扣响了门。

       ⑦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

       ⑧“……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子姑娘赁下了它。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拉灭……”

       ⑨我突然手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响起了姐姐的声音:

       ⑩“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按情节发展,你认为下面的文字应该归位于第      段与第      段之间。

[ ]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A、⑤~~⑥

     B、⑥~~⑦

     C、④~~⑤

     D、③~~④

2、姐姐为什么要租对面那间空房子来“骗”自己的弟弟?你认为她还可以怎样做?

     答:                                                                                                                  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得知真相后,心里肯定不能平静,请你发挥想象,在文章最后补写出“我”的心理活动作      为文章的结尾。

     答:                                                                                                                   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谁说说你的心里话?请写在下面。

     答:我想对文中的           说: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