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 * 精心修改文稿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毛 * * 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是我国当代的新闻大手笔和语言巨匠,他对新闻文稿的修改,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1)首先从政治、政策上考虑,确保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服务大局
譬如,1946年9月11日,毛 * * 在审改《解放日报》社论《蒋军必败》时,提出重要的修改意见“不但澄清对美的幻想,主要应澄清悲观思想,指出必胜前途,这是目前的中心问题。”毛 * * 高瞻远瞩,及时把握社论立论的重点,从而确保了党报的正确舆论导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判断一篇新闻评论的价值也好,具体修改一篇新闻评论也好,首先要看全文的思想观点和基本倾向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有力,是否有针对性。具体一点说,就是符合不符合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不符合当前客观实际,符合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不是服从和服务于当前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一句话,在舆论导向上,一定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检查核对引证材料是否有科学根据,文章中心内容是否突出,结论是否无懈可击
1948年9月14日,毛 * * 在审改一篇新闻稿时,明确批示“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没有内容,不能引人注目。”如将《天津市东郊区詹庄子乡民生民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发动妇女参加田间生产》改为八字题:《妇女走上劳动战线》,片言居要,深刻揭示了主题。
由此也可以启示我们:修改新闻评论,要尽量删除那种足以淹没作者自己思想的“繁征博引”,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恰到好处。为了确保引述材料的真实可靠,应当尽可能利用第一手材料;对第二手材料,特别需要反复的研究和对证;对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名、地名、名称、数目字等,都应该认真地核对,遇有疑问,要及时核查清楚。引用领袖人物和经典作家的话,或中央重要指示、决议的时候,尤其要谨慎从事,要根据正式的文件或著作,并且注明引文的出处。
(3)注意全文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力求使引论、正论和结论成为凤头、猪肚、豹尾
对新闻稿的开头,毛 * * 曾这样论述“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和结论。”他在修改新闻稿《衡阳失守后国民党将如何》时,几乎把记者的导语全部删掉,只留下电头和原导语的半句话,并进一步修改结尾以揭露国民党的消极抗日。
由此同样启示我们:在修改新闻评论时,要检查论点是否鲜明、突出,论据是否充分、可靠,注意的重点应当是:条理层次清楚不清楚,段落划分得妥当不妥当,详略之间有没有不妥帖、不匀称的地方,前后的交代照应周到不周到,各个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是否贯穿得起来,文章的开头是否单刀直入,结尾是否铿锵有力,首尾是否相互照应,有没有疏漏等。并且注意推敲某些段、节和意思重要的文句,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4)进行文字上的修饰
毛 * * 在这方面更堪称为我们的大师,经他修饰变得更为漂亮的文章多得数不胜数。修改的基本要求是:
①文字通顺,标点规范,没有错别字。
②句子含义确切,不能含混不清,产生歧义,不易理解。
③要求句子简洁,文字精练,力戒陈词滥调,杜绝大话、空话、套话、绝话、假话、废话。
④文体优美,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5)动笔前后两种修改
毛 * * 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我们通常所说的修改,是在文章写成之后,可这段话却启示我们:
其实,在文章动笔之前,在“预先研究”、“预先准备”阶段,对于选题立论的深思熟虑,对于谋篇布局的反复琢磨,对于运用词语的认真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不过是把修改工作做在动笔之前罢了。这种动笔之前的“修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比动笔之后的修改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