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奚:何,什么。
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参考答案:
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虚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参考译文]
[甲]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汇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河伯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在自己这里。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伯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乙]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真是奇怪啊,这位少年!不只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说:“治理天下,也就像牧马一样罢了,又何须多事呢!我幼小时独自在天地四方内游玩,碰巧生了头眼眩晕的病,有位长者教导我说:‘你还是乘坐太阳车去襄城的旷野里游玩。’如今我的病已经有了好转,我又将到天地四方之外去游玩。至于治理天下恐怕也就像牧马一样罢了,我又何须去多事啊!”黄帝说:“治理天下,固然不是你操心的事。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也就是去除一切对马群有害的东西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称他为天师而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