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12月中旬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多个国家局势动荡。具体情况是突尼斯、埃及、利比亚政府相继垮台,也门处在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西亚北非地区进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西方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之春”,即指自2010年12月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
材料2
这次中东政局动荡,从全球范围看实际上是新世纪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国际新秩序建立过程中发生在该地区的一次“板块地震”。
人们在提到阿拉伯世界时,往往容易与中东国家混为一谈。其实,中东大部分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世界是阿拉伯国家的统称。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这些国g-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有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的政体不尽相同,共有8个君主制国家,其余的14个国家均为总统共和制。22个阿拉伯国家中,有的宗教色彩很浓,有的则更加世俗化。
中东不仅因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而独享重要战略地位,还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主产 地。正因为如此,中东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成了大国争夺和美国谋霸之地。
——摘编自《嘹望》
在西亚北非动荡问题上,中国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和实施什么样的策略
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中国在这场地区动荡中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做到一国内部的事情一国自主办。
第二,中国尊重和遵循《联合国 * * 》精神以及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该地区各国人民的选择,在处理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际问题中选择正确的道路。
第三,中国推动政治对话化解分歧,反对暴力,高度关注该地区人道主义状况,向战乱中的难民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
第四,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重视联合国在解决地区问题和国际争端中的作用,反对部分大国实行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提倡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