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一天,孔子去东边游历,碰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中午离人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轮,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小。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是离人近。“因为太阳初出时沧沧凉凉,到了中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去一样,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材料2


专家认为,尽管与太阳寓地球的直线距离相比,早晨和中午我们离太阳的远近差别微小,可以忽略。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太阳中午比早晨离我们更近一些。这是因为:地球是绕太阳不停地公转与绕“地轴”不间断地自转的,早晨处在阳光斜射位置的我们与太阳的距离,比中午直射状态下的距离要更远一些。
那么人们在观感上为什么又普遍存在太阳朝大午小的困惑呢这仍然是由阳光的照射和地球的自转决定的。原来阳光照射使地球照射点温度猛增,地球自转产生的同一地点的昼夜变化导致该地区中午温度最高,晚间温度最低。而早晨温度初升,地球空气中的水蒸气仍呈雾状,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使阳光透过时发生了衍射现象,因此我们实际看到的太阳比应该看到的变大了;中午阳光照射最强,地表水汽蒸腾最盛,使空气的透明度最佳,因此,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比早上看到的显著变小,但与我们应看到的更趋相符。

材料3


2010年10月2日,“嫦娥二号”搭载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顺利开机,用来探测地月之间空间环境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是“嫦娥二号”搭载的七种科学仪器之一,也是“嫦娥二号”奔月过程中开启的首台科学仪器。
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探测的主要对象是以不同形式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如太阳宇宙线、太阳粒子事件等。仪器的探测内容为质子、电子、重离子的方向通量以及质子的能谱。通过探测带电粒子的通量,可以得到粒子的空间分布以及粒子在空间的运动规律等信息。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材料1中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认识。

答案

参考答案:在认识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它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两个小孩在对太阳的观察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二者的认识都是通过感觉器官得出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