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报刊言论的发展大概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人物是谁?
参考答案: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报刊言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以政论为主的报纸评论的兴起(1874~1894年)
19世纪60年代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改良政治,把办报作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和推动改良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始终以政论作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是王韬。他于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这是公开宣传变法的第一家报纸,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王韬撰写的100多篇政论,表达了力主变法的政治观点,反映了我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获得发展的愿望。王韬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报刊政论家。
(2)从政论向评论的演变(1894~1914年)甲午战败后,报刊评论文体也随时代变革,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把报纸作为宣传政治主张的舆论工具,“时评”出现,新闻与评论相结合,新闻评论演化为独立的新闻体裁。两派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政论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改良派首领之一、著名报刊政论家梁启超。1896他在上海创刊《时务报》,发表大量论说,文笔犀利,思想新颖,形成“时务文体”,影响一代文风。革命派报刊言论的代表人物多为当时政坛的活跃人物,如孙中山、宋教仁、陈天华、邹容、秋瑾等。
(3)新闻评论进入了新的时期(1915~1949年)随着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我国报刊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一部分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高举起“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的旗帜,向形形色色的封建教条展开了有力的冲击。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很多,最为著名的是邹韬奋和张季鸾:
①邹韬奋重视报刊言论,他的《小言论》(以后为“社评”)和《读者信箱》对读者影响十分深远;
②张季鸾主持《大公报》笔政15年,写了大量的新闻评论,是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中国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政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