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公司2011年年初的负债总额为1500万元,股东权益总额是负债总额的2倍,年末所有者权益增加30%,2011年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40%,财务费用为200万元;2011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2011年年末的股份总数为600万股(普通股股数年内无变动,无优先股),普通股市价为15元/股,普通股均发行在外。
要求:
(1)计算2011年年初的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年初的资产负债率;
(2)计算2011年年末的股东权益总额、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3)计算2011年的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使用平均数计算);
(4)计算2011年的每股净资产、基本每股收益、市盈率;
(5)已知2010年总资产净利率为12.24%,权益乘数(使用平均数计算)为1.5,计算20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并结合差额分析法依次分析2011年的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影Ⅱ向数额。

答案

参考答案:(1)2011年年初的股东权益总额=1500×2=3000(万元);
2011年年初的资产总额=1500+3000=4500(万元);
2011年年初的资产负债率=1500÷4500×100%=33.33%。
(2)2011年年末的股东权益总额=3000+3000×30%=3900(万元);
2011年年末的负债总额=3900÷(1-40%)×40%=2600(万元);
2011年年末的资产总额=3900+2600=6500(万元)。
(3)总资产净利率=900÷[(4500+6500)÷2]×100%=16.36%;
净资产收益率=900÷[(3000+3900)÷2]×100%=26.09%;
使用平均数计算的权益乘数=[(4500+6500)÷2]÷[(3000+3900)÷2]=1.59。
(4)每股净资产=3900÷600=6.5(元/股);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900÷600=1.5(元/股);
2011年年末的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15÷1.5=10。
(5)20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12.24%×1.5=18.36%;
净资产收益率变动额=26.09%-18.36%=7.73%;
总资产净利率变动的影响额=(16.36%-12.24%)×1.5=6.18%。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大地的语言

阿来

  今天,在远离它们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野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就因为在让人心生安好的景色中描摹过这些形状美丽的字眼,我得感谢让我得以参加此次旅行的朋友。就在这样的心情中,我们到达了周口市淮阳县。我是说到达了淮阳县城,因为此前,已经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正是这样的存在让人感到安全。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中国人自己不再农耕的时候,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十几亿人足够的粮食。中国还有这样的农业大县,我们应该感到心安。国家有理由让这样的地方,这样地方的人民,这样地方的政府官员,为仍然维持和发展了土地的生产力而感到骄傲。为此而自豪,而不因另外一些指标的相对滞后而气短。

  我相信利奥波德所说:“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以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是认为热量来自火炉。”其实,就是引用这句话也足以让人气短。我们人口太多。没有什么人拥有宽广的农场,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森林供应木柴燃起熊熊的火炉。更令人惭愧的是,这声音是一个美国人在半个多世纪前发出来的,而如今我们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那么多精英却只热衷传递那个国度华尔街上的声音。

  离开淮阳前,我去龙湖漫步,水气氤氲,水生植物生机勃勃, “有蒲与荷”,“有蒲与莲”,让人心灵也丰沛而滋润。因为这宽广的土地,这土地上蓬勃茂盛的庄稼,因为这丰盈之水,短暂的淮阳之行值得永远忆念。

1.通观全文,“大地的语言”具体指什么?作者借“大地的语言”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将“高速路”比作“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试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角度分别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反复出现“心安”一词,作者在强调什么?如今,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作者的观点是否有点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