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参考答案:
解析:太阳病伤寒或中风,约过了五六日之后,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证,这标志着太阳表证已罢,病邪入手少阳。少阳受邪,病居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由于正邪相争,各有进退,故寒来而热往,寒热交替而作,谓之往来寒热。这种发热既不同于太阳病的翕翕发热,也有别于阳明病的蒸蒸发热,更与疟疾之每日或间日的定时发热不同。六经病中此种发热为少阳病所独有,故属于太阳病的特征性表现,亦是少阳病的主要见证。胸胁苦满,乃因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所致。因足少阳之脉,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胸胁,故胸胁苦满,正是少阳受病,经气不利之明证。肝胆气郁,疏泄不利,故神情默默而寡言。肝木郁滞,影响脾胃之受纳运化,故不欲饮食。少阳胆木内寄相火,气滞则火郁,郁火扰心则烦。少阳不和,胆热犯胃,胃失和降,以致频频作呕。以上皆少阳病之主证,其病机总由少阳受邪,枢机不利所致,故以和解为治,使枢机运转,病邪外达,则诸证可愈。小柴胡汤是本证的治疗方剂,因此,具有此证者亦称为柴胡证。 少阳病还有或然之证。若邪郁胸胁,未犯胃腑,则胸中烦而不呕;邪热伤津则口渴;肝胆气郁,横逆犯脾,脾络不和则腹中痛;少阳胆腑气郁为甚,经气结滞为重则胁下痞硬;少阳三焦不利,水停心下,气化不利则心下悸、小便不利;太阳表邪未罢则不渴、身有微热;寒饮犯肺,肺寒气逆则咳。以上七种症候,都可以出现在少阳病中,但不是小柴胡汤的必备证侯,因此称之为“或然证”。临床辨证尤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