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当前许多干部存在“五浮”问题:一是思考问题“浮浅”;二是行为方式“浮躁”;三是工作方式“浮漂”;四是工作作风“浮滑”;五是总结工作“浮夸”。你作为单位负责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当前许多干部存在的“五浮”问题,不单单表现在干部的思想作风上,还表现在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和工作总结上,是干部作风的腐蚀剂、创业的绊脚石。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对党政建设、国家发展、群众利益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必须改造,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五浮”问题产生的原因,固然有腐朽思想侵蚀、生活环境影响、制度不够完善等客观因素,但主要是公仆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政绩观不正确等主观因素,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
作为单位的负责人,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第一,要切实在引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端正干部的政绩观,锤炼其务实重干的作风,锻炼其勇于负责的魄力,并从一点一滴的工作中让其养成求真务实的态度。
第二,定期组织干部学习工作文件,熟悉文件的内容和重点,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鼓励干部工作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向群众问政、问需、问计,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第三,完善干部的任免和考核机制。不再以经济指标作为干部考核的唯一标准,建立以工作实际业绩、人民的满意度等为标准的多元化考核机制,将干部的任免与考核相挂钩,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制定行政问责机制。明确干部的职责和相应的责任,坚持分级管理问责的原则、奖惩分明的干部管理制度。各级政府官员和公务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执政理念,从根本上杜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态度。
第五,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立法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多元化长效的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
工作的好坏要以人民的满意度高低和人民是否真正受益为标准,努力提升人民公仆的意识。作为年轻人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到基层工作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并积累经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高锟:牵动世界神经的“光纤之父”

①在互联网中畅游,欣赏高清晰电视画面,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视频聊天……这些事情改变着人类生活,世界也因此拉近了距离。但你可曾想到,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位华人科学家发明的“光导纤维”,是它,牵动着世界的神经更敏锐地向前发展。可以说,没有光纤,就没有互联网时代。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掀起了一场人类通信技术的革命。

②这个人,就是英国华裔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光纤之父”高锟教授。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他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③1933年,高锟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父亲用一把宝剑的名字为其取名。祖父高吹万,乃清末民初著名爱国诗人。其父高君湘是律师,家境优渥,但家教甚严。高锟幼时便受到国学启蒙。扎实的国学基础,对其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高锟从小就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孩子,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都想亲手鼓捣尝试一下。当时,高家楼顶有个小阁楼,这里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拆得七零八落的闹钟,大卸八块的收音机……尽管凌乱不堪,但这里却是他科学梦萌发的温床。后来,他迷上化学,尝试自制炸弹。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小小年纪就曾成功地组装了一部收音机。

⑤1948年,高锟随父移居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学,由于港大没有他感兴趣的电机工程专业,他只好远赴英国,入读著名的伦敦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博士。毕业后,高锟加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任工程师。

⑥光,也许是最平常的东西。它时刻在人身旁,很久以来却又一直无法捕捉、称量。高锟,就是一个与光游戏并作出巨大成就的人。如果将光比成淙淙水流,那么通过“管道”输送它的科学尝试,早有先例。早从1841年开始,就有科学家尝试利用玻璃棒甚至是水柱,制造传输光的管道。但直到高锟之前,光纤的实际价值也仅限于医疗等有限领域。

⑦主流的科学家都认为,基于极高的损耗,光纤虽然可用在短短的胃镜导管上,但用于长距离通信根本不可能。而伟大的发现,往往就蕴藏于对于“不可能”的否定。高锟带领着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选择了光纤通信研究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这个从小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心的人,开始了对传统思维的挑战,这种探索的过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一意孤行的高锟,曾向不同的材料专家请教,在人们的争议声中,他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1981年,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从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纤细的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的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模式。高锟说:“做事固执,冥顽不化,可能不是个好品质,但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己见,一旦认准的路,就要百折不回走到底,撞上南墙也不回头,否则的话,你永远不会成功。”

⑧在学术上,儒雅的高锟严谨执着,终获成功;在生活中,高锟同样是个让人钦敬的谦谦君子。

⑨在事业上,高锟追求的是技术成果而不是金钱。他已是“光纤之父”,却不曾取得光纤技术的专利权,更没有获得巨大的财富。高锟说:“我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我告诉你,今天一定不会有光纤的技术成果。” 他每年为贫困学生捐款两万港币,还经常把奖金捐献出来成立奖学金。

⑩科学需要严谨,但严谨背后的高锟却童心未泯,充满孩子气。虽已至古稀之年,但凡是新鲜的事物都仍能引起他极大的好奇心。六十岁时,他才开始学习潜水,后来又迷上了打网球和做陶艺。“静静地抚弄泥土,这种感觉我很喜欢。”他似乎返老还童,又回到了童年捏土炸弹的岁月。恍然顿悟高锟教授之所以能够在事业和生活上获双丰收,那是因为植根于泥土的光纤支撑着他毫无任何杂质的信念和追求;同时又令他从朴实的泥土中不断汲取无穷无尽的养分和力量,去努力研究光纤制造和运用,并透过光纤去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

(选自《名人传记》2010年第1期)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高锟的父亲用一把宝剑的名字为其起名,可见高家是书香门第,有很深的国学渊源,讲究细节。他祖父高吹万是著名爱国诗人这一点是极好的证明。

B.高锟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四处求学,专注于斯,为此,他从大陆移居香港就读;又远赴英国,入读著名的伦敦大学;毕业后又就职于英国公司。

C.文中说,主流科学家认为光纤根本不可能应用于长距离通信,正是为了反衬高锟具有突破传统思维的创造精神,借此表明高锟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

D.高锟从事光纤研究,不以金钱为重,是因为他深知金钱会成为人的负累,会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他认为如果自己追求金钱,未必会有今天的成果。E.这篇文章构思严谨,注意前后呼应。题目及结尾时的“牵动世界神经”的比喻非常恰切地表现出了高锟给现代网络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生动形象。

小题2:分析文章的第一段,说明它的作用。(6分)

小题3:高锟获得诺奖的成功跟他哪些良好的思想个性有关?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文章的第④段写童年高锟着迷于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文章的第10段写晚年的高锟依然如年少时一样童心未泯。这两处表述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和启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加以分析。(8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