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第九组:
某妇,25岁,孕2产0,因腹痛伴肛门坠胀8小时入院。既往月经正常,末次月经8月26日,8月30日晚10点开始腹痛,以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渐加重,伴肛门坠胀。查T38℃,P108次/分,下腹压痛,有反跳痛及肌紧张,外阴正常, * * 内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中度糜烂,举痛明显,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活动欠佳,双附件区压痛,末扪及包块,后穹窿较饱满。

患者半年来与一司机同居,平时白带多,时呈脓性,否认经期性交史,近半年来否认堕胎史,提问:下列哪种检查必要

A.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涂片革兰氏染色检查

B.诊断性刮宫送检

C.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计数

D.后穹窿穿刺

E.B超检查

答案

参考答案:A,C,D,E

单项选择题

考古学是二十世纪才从西方传来的知识,中国古代史却是本土的旧学问。世界任何民族的古代史都掺杂许多神话传说,科学的历史知识和观念惟有等待考古学的洗礼才能建立。这工作在西方人研究古代近东、埃及、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已有先例,在中国,随着治学方法的引进,考古学概念的提升,可信度较高、内容比较充实的中国古代史也逐渐形成,不过,有些关键性,的问题亟待突破,目前距离理想的古代史研究还颇遥远。

本世纪初,中国古代史学经历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古史辨运动”。传统以儒家经典为主导而建构的古史观一再遭到质疑,摧毁殆尽。一方面,中国古代史研究被《古史辨》从经学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恢复史学的本色;但另一方面,传统的古代世界也被顾颉刚著名的“层累造成说”真空化。(古代长达数千百年,中国人在漫长时间内所建立的社会,形成的国家,创作的文化,都落入朦胧的虚无之中。)历史学家可以用四个字评论此一运动,那就是“破而不立”。

“疑古运动”能不能立是由客观条件限制的,文献一经怀疑,历史重建遂失去凭借;何况那时中国考古园地一片荒芜,还不能提供具体资料。填补真空。不过从方法上论,李玄伯先生就指出“解决古史的惟一方法就是考古学”,陆懋德鉴于西洋上古史之研究,也呼吁历史学者借用考古学家的证据。他们都相信古史研究的基础在于科学的考古资料,而非强言博辩。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所长傅斯年宣示“我们不是读书的人,我们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脚找材料”。同年,史语所开始发掘殷墟,寻找新的、可靠的古史新材料。历史研究于是走出故纸堆,不但摆脱经学的纠缠,而且超越文献批判,实证地重建古代世界的面貌。

上文第一自然段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20世纪,考古学才从西方逐渐传入我国

B.西方人研究古代历史是运用考古学为基本方法

C.在中国,随着治学方法的引进,考古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概念的提升,可信度较高、内容比较充实的中国古代史逐渐形成

D.考古学来自西方,中国古代史是本土学问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