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定材料,围绕扩大内需,题目自拟,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参考答案:
解析:扩大内需需要加强民生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中,出口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受到了重大外部冲击。为此,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而现阶段,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再次受到特别重视。
如果说外需的锐减是扩大内需的直接原因,那么国内一直偏低的消费率则是扩大内需的现实基础。国内的消费率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的消费率,而且近年来国内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地要靠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只有让居民的收入实现增长,生活有所保障,才能真正地把消费刺激起来。那么.如何才能使民生有所保障呢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要调整经济政策,扩大民生投入。
虽然这种以政府消费为主的投资方式在短期内更能见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资领域必须从过去扩大对投资品的需求转为扩大消费品的需求,投资领域要更偏重民生,比如增加对教育、医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投资。国家只有倾力解决百姓生活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才能真正打牢扩大消费的基础。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二,转变居民观念,刺激消费。
刺激居民消费特别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对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改造,加强一些保障性制度的建设,等等。具体来讲,应该加强对一些消费节点的重视和培育。比如,主要包括发展环保和节能型的汽车,提倡文化消费,鼓励国内外旅游消费等。
第三,积极推进医疗和文化建设。
当前,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弱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一直存在,文化教育事业仍需加快发展步伐。因此,必须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
对于医疗和文化的建设,政府对这两个领域的投入一直较大,但在补贴供给方的同时,应加大时需求方补贴的比重。以医疗为例,如果把钱全花在医院上,往往会产生效率不高、针对性较差的缺点。如果把给病人补贴的比例增大,一采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同时还能让医院之间形成一定良性竞争,提高补贴的效率。
第四,大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在居住条件上,要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时廉祖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等。政策的调整要立足民生,通过加大廉租住房建设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需求。
第五,想方设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具体包括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明确一系列具体的补贴标准,同时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的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