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结合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想一想我国应当如何解决降低监管成本和避免监管失灵的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1)一般来说,金融监管低效率的原因既有可能是金融监管程度不够(监管成本较低)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金融监管的成本过高引起的,节约监管成本也是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现既定的监管目标下,成本最低的金融监管才是最优的金融监管。因此,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在追求既定的监管目标时不应忽视监管成本的高低,必须认真地进行监管成本—效益分析,努力降低监管成本。
金融监管的成本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执法成本。这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在具体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它表现为监管机关的行政预算,也就是以上提到的显性成本或直接成本。执法成本的一部分由被监管的金融机构承担,其余部分由政府预算来补充。由于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是监管目标的实现,而较少考虑降低监管成本,从而有可能造成监管成本过高的现象。
②守法成本。它是指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通常属隐性成本。它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在遵守监管规定时造成的效率损失。如为了满足法定准备金要求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监管对金融创新的抑制从而限制了新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等。
③道德风险。金融监管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由于投资者相信监管当局会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定,会保护投资者利益,从而易于忽视对金融机构的监督、评价和选择,而只考虑如何得到较高的收益。这就会导致经营不良的金融机构照样可以通过提供高收益等做法而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无疑,这会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第二,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得存款人通过挤兑的方式向金融机构经营者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畅通。存款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高利率吸收存款,并从事风险较大的投资活动,这也会人为地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第三,由于金融机构在受监管中承担一定的成本损失,因而会通过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弥补损失。
(2)降低监管成本,避免监管失灵,必须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改革监管成本的负担方式,让被监管者承担一定数量的成本。这正是金融监管借以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施加监管,使被监管者从事不良活动的成本上升,促使他自发地将其行为的负外部效应内部化,达到约束被监管者行为的目的。同时,促使其规范经营,减少各种不合规行为。
②加强行业自律,使监管费用由行业内部承担。要健全银行业同业组织,完善同业自律制度,充分发挥同业组织的监管职能,使部分行业监管费用由行业内部承担。
③加强对国外先进监管制度的引进。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对别的国家设计的先进制度的引进,既可以增加制度资源,同时又可以降低制度设计的成本。
④完善监管制度的实施机制,降低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成本。要变过去“运动”式的现场检查为制度性的定期现场检查,采取措施消除监管制度实施中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
⑤注重突出监管重点。将有限的监管资源由全面监管向重点监管集中,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当前要突出加强对资产风险和创新业务的监管,即由支付风险监管向资产风险监管转变,由传统业务的监管为主向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等创新业务的监管为主转变。
⑥完善监管方式和监管法律体系。以合规性监管为前提;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监管目标兼顾安全和效率;健全监管法律体系,既要适应国内金融行业现状,又要满足混业监管过渡期以及内外资金融机构监管并轨的需要,同时加强对金融监管执法工作的监督,避免监管失灵。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分离与金融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市场自发出现了混业经营现象,这与分业监管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抵触,加之国外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实行混业监管势在必行。因此,监管体制上,要由分业监管转为混业监管,以明确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率,避免监管失灵。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