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叶派、逊尼派,吠檀多派
参考答案:教父:公元2~3世纪开始,基督教会中出现了一批补充和解释教义的神学家,其中贡献较大、思想纯正者被尊称为教父。他们竭力宣传基督教和帝国利益的一致性,一再表白拥戴皇帝,力图向奴隶主 * * 靠拢。公元4世纪左右,教父学形成。
保罗派:是在基督教的早期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以中产阶级为骨干的“外邦人”基督教派。保罗派逐渐战胜了以贫民为骨干的犹太基督教派——彼得派,保罗派思想观点成为正统,从而使基督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保罗派主张恶善二元论,主张取消教阶制,简化宗教仪式,废除偶像崇拜,恢复早期基督教的平等。保罗派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纲领的社会民主派。他们积极参加圣像破坏运动,是农民反对农奴化的一种形式。827年被 * * ,其信徒逃散世界各地,其思想种子也被带到欧洲许多国家。
阿里乌斯派:是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而出现的反对正教派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同性同体的主张的一派,以亚历山大主教阿里乌斯为代表。亚历山大主教反对三位一体说,否认基督的神性,并主张基督教徒安于清贫,反对教会上层享受特权,聚敛钱财,反映了下层教徒的思想。尼西亚会议后,阿里乌斯派遭到排斥,阿里乌斯被革除教籍,予以放逐。以后,阿里乌斯派仅流行于埃及、叙利亚及一些蛮族居民中。
什叶派、逊尼派:逊尼派,即“逊奈与大众派”,“逊奈”即行为,特指“先知的道路”,其基本政治原则是承认历代哈里发的合法地位。什叶派,即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统治时期,以阿里为代表的反对派,否认奥斯曼的权威,主张由阿里继任哈里发,逐渐形成新教派——什叶派(什叶,阿拉伯语意为“派别”),与奥斯曼所奉行的逊尼派相对立。什叶派主要在伊拉克、伊朗一带活动。
吠檀多派: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形成的一个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吠檀多派以吠陀为经典,从新的角度解释这些经典,认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神的启示。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是梵天创造的,真理就是对梵天认识的统一,求得梵我一致,是宗教解脱的主要途径。吠檀多派是印度教基本教义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