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采用四级流水线结构分别完成一条指令的取指、指令译码和取数、运算,以及送回运算结果四个基本操作,每步操作时间依次为60ns,100ns,50ns和70ns,该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为 (53) 。若有一小段程序需要用20条基本指令完成(这些指令完全适合于在流水线上执行),则得到第一条指令结果需 (54) ns,完成该段程序需 (55) ns。
在流水线结构的计算机中,频繁执行 (56) 指令时会严重影响机器的效率。当有中断请求发生时,采用不精确断点法,则将 (57) 。
(57)处填()。
A.仅影响中断反应时间,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
B.不仅影响中断反应时间,还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
C.不影响中断反应时间,但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
D.不影响中断反应时间,也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
参考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于CPU来说,流水线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以增加硬件换取性能的方式,即把一条指令分解成多条更小的指令,由不同的处理单元来处理,在理想的满负荷运行状态下,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虽然没有减少,但是由于多个处理单元同时工作,在同一时间上可以执行不同指令的不同部分,从而使得总体的执行时间大大减少。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取决于基本操作中最慢的那个。这里最慢的操作所需的时间是100ns,所以操作周期是100ns。
在流水线中,其实每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并没有减少,而第一条指令的执行并没有体现流水线的优势,它在4个操作周期后才能执行完成,这以后在每个操作周期都能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影响流水线效率的重要因素有条件转移指令和中断,因为它们打断了流水线,使得流水线不得不重新装载。
不精确断点法实现简单,但是要等到流水线内的指令完成之后再响应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