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2002年11月和12月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11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价款850万元、增值税额144.5万元,材料、燃料已验收入库;外购动力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价款150万元、增值税额25.5万元,其中20%用于企业基建工程;以外购原材料80万元委托某公司加工货物,支付加工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万元、增值税额5.1五万元,支付加工货物的运输费用10万元并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支付销售货物运输费用18万元并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

(2)12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和装卸费用50万元,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人库;出口货物销售取得销售额600万元;内销货物600件,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140.4万元;将与内销货物相同的自产货物200件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货物已移送。

要求:

(1)采用“免、抵、退”法计算企业2002年11月份应纳(或应退)的增值税。

(2)采用“免、抵、退”法计算企业2002年12月份应纳(或应退)的增值税。

答案

参考答案:

(1)11月份

①进项税额: 外购材料、燃料=144.5(万元)

外购动力=25.5×(1-20%)=20.4(万元)

委托加工业务=5.1+10×7%=5.8(万元)

销售货物运输费=18×7%=1.26(万元)

进项税额合计=144.5+20.4+5.8+1.26=171.96(万元)

②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5%)=10(万元)

③应纳税额=300×17%-(171.96-10)=-110.96(万元)

④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500×15%=75(万元)

⑤应退税额=75(万元)

⑥留抵下月抵扣税额=110.96-75=35.96(万元)

(2)12月份:

①免税进口料件组成价=(300+50)×(1+20%)=420(万元)

②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20×(17%-15%)=8.4(万元)

③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17%-15%)-8.4=3.6(万元)

④应纳税额=[140.4÷(1+17%)+140.4÷(1+17%)÷600×200]×17%+3.6-35.9=[120+40]×17%+3.6-35.96=-5.16(万元)

⑤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20×15%=63(万元)

⑥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600×15%-63=27(万元)

⑦应退税额=5.16(万元)

⑧当期免抵税额=27-5.16=21.84(万元)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21—25题。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和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以表彰他们在促进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方面所作的贡献。从约翰纳什开始,在博弈论这座金矿中淘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数十位之多,与博弈论 领域相关的基础研究,据说已经是第五次折桂了。谢林和奥曼的“冲突与合作”理论在冷战时期曾经有过广泛的应用。谢林先生发现,人通常都是愿意合作的,但当他们在一个团队中依理性行事时,就变得不那么容 易合作了。在上世纪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战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点,双方的武器在你追我赶中,最后远远超出了实际的需要。尽管苏联、美国的领导人和人民 个个都是理性的,即保持了个体的理性,但一到“国家”这个团体中,却变成了群体的非理性。而奥曼的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论,正给处于核竞争消耗战中的美国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战略。1966年,奥曼和他的同事在给美国武器控制和裁军机构的开 创性报告中,建立了一个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模型。他指出,没有参与者有勇气单方面改变“不同结果的可能性”。这个概念与非零和博弈密切相关,所谓“非零 和博弈”,是相对“双输”的零和博弈而言的,指的是一方有所得,他方未必有所失,而可能的结局中甚至存在“双赢”。谢林和奥曼的理论在当今的国际军事、政治和经济博弈中,依然运用广泛。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始终处在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在一 些现实主义者看来,在国际政治中取得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世界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各国之上没有一个共同的政府来强行施加规则和法律。但是,我们通 过对现实的观察却发现,在国际政治中合作不仅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许多合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脆弱。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共识,也很少有人会否认全球化、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为什么?这正印证了罗伯特奥曼的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理论:当人们每天面对相同的对手和竞争者时,当战略情形大量重复出现时,即使个体间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达成合作的几率也会上升。“冲突”何以能产生合作,是因为重复博弈的存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叫“囚徒困境”,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如果双方之间的交易是一次性的, 结果一定是诚信缺失。但是,如果双方能够预期到交易次数会增加,那么,受长期利益的驱动,就会相应增加交易双方诚信的可能性。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共识,下列理由最恰当的是()。

A. 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

B. 零和博弈

C.非零和博弈

D.人通常都是愿意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