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革命的前提,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达到了非常尖锐的地步,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变革。
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进行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妄图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中 * * 党和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请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唯物史观原理。
参考答案:(1)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指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的进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2)社会发展过程的主体选择性。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是指在历史转折时期出现多种可能性时主体对具体道路的选择作用。选择的对象只能在可能性空间中,可能性空间是选择活动的前提。这种选择既取决于内在矛盾和外在因素的制约,更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在中国革命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革命前途的两种可能选择,中 * * 党和中国人民正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选择了社会主义。
(3)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这种决定性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主体选择性则体现在中 * * 党和人民群众在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回答本题有两个要点: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各自的哲学依据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在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问题上,哪些地方体现了块定性、哪些地方体现了主体选择性,这是分析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