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以下最能概括此翻译家的主要观点的是()。

A.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往往从最美好的感情出发进行翻译,而外文则不是

B.中国人谦虚、中庸,因此自称“中国”

C.外国翻译别国的国名都采用音译,不含有褒贬意义

D.中外对国名的翻译方式有很大区别,相比之下,外文的翻译更简单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文段将中外国家对他国国名的不同翻译方式进行对比,说明中文往往从最美好的感情出发进行翻译,而外文仅仅是直接的音译。A项最能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B项说法文中未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仅为文段的一个方面,排除。文段是从感情色彩角度进行的对比,而非翻译的简单与复杂,故D项偏离主题,排除。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选篇一】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 * * 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 * * 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 * * 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篇二】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

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第二十一列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相如贱人  (一向)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公开扬言 )

C.纵奇兵,败走(假装 )

D.为相国( 与“真”相对)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徒吾两人在也②赵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

B.①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②括能读其父书传

C.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赵王以括为将

D.①不知 * * 宽至此也②赵王信秦间小题3: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在“廉蔺交欢”情节中,刻画人物时,蔺相如廉颇并重。

B.“廉蔺交欢”既表现了蔺相如以国为重、不计私仇的精神,也写出了廉颇勇于改过的优点。

C.在长平之战中,因臣子的推荐,赵王以赵括为 * * 取代廉颇。

D.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国发兵攻赵,廉颇领兵反击,大败燕军。小题4:把下列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