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目前Web应用系统大多已采用。B/S或B/A/S等多层分布式结构,最终用户能采用方便直观的Web网页浏览器,在后台Web服务器及相关数据库服务器的支持下,通过网页方式请求各类应用服务。
由于访问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加、网页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服务质量要求的显著提升,Web服务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有必要提高Web服务器的性能。
请围绕“Web应用系统性能优化技术”论题,依次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Web应用系统项目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具体讨论你在从事基于Web的应用项目时所采用的策略、方案和技术。详细叙述在项目中Web服务器发挥的具体作用与使用效果,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3)分析与评估改进Web应用系统性能可能采用的主要技术与措施,在项目中你采用什么技术来改进项目的效果,说明你的理由并讨论可能的结果。

答案

参考答案:(1)简要介绍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Web应用系统项目的基本情况(例如,项目背景、项目范围、项目周期和项目投资等情况),简要说明自己在该工程项目中的角色、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及开展的主要工作(自己在该项目中担任的主要工作应有一定的分量)。论文叙述自己参与管理和实施的Web应用系统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必须是十分明确的,所涉及的Web应用项目应当有很大的访问强度,Web服务器应承受着较大的负载压力。
(2)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具体地讨论该Web应用项目的技术、工具、平台和详细方案。下面的重点是讨论改进Web应用系统性能的技术,这些技术和措施主要包括(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负载均衡(负载分担)和流量管理技术。
·多个并行工作的Web服务器。
·Web Cache缓存技术,并对需要存储在Session或cache中的对象进行串行化,以利于数据的获取,提高获取数据的速度。
·SSI套接字的优化处理。
·Web交换机。
·提高Web页面文件性能的优化技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在不需要视图状态的页面禁用视图状态;在不需要实时更新的页面采用页面缓存;在不需要用户会话状态的页面禁用会话状态,在需要但不操作用户会话状态时将状态设为只读;在页面中禁用调试模式;在不需要页面导航时禁用此功能;在不需要页面跟踪时禁用此功能等。
·对于页面验证,可以采用客户端脚本(JScript)和服务器端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客户端验证能避免向服务器端提交请求所产生的CPU资源消耗,因此提倡使用;但因为客户端代码不能与所有的浏览器100%兼容,所以服务器端验证也不可少。
·使用用户控件的合理性。例如,每个用户控件放在一个.ascx文件中,将其放入某个页面中时会产生一个@Register指令,而每个指令又会生成一个独立的HTTP或HTTPS指令,因此会影响整个页面的响应速度;但用户控件能够将项目中反复使用的一组功能封装起来,很好地实现了代码重用。
·与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优化的相关技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调整服务器配置(即对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操作系统配置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有关参数、优化系统的I/O性能,尤其是改进磁盘I/O的效率与性能;优化“索引”的建立与使用机制,尽可能提高数据查询的速度或效率;采用对数据表分片技术,提高数据的响应速度;对Web应用系统中使用的SOL语句进行优化等。
论文中在讨论选用上述有关技术和措施时,应给出选用的理由(原则)、采用的具体策略等,以及这些技术、方法和策略对该工程项目后期的工作产生了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论文中可以进一步讨论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要注意改进之处应有具体的着眼点,不能泛泛而谈,也不可脱离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
(3)结合项目实践经验,对所选用的技术与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分析时应当力求实事求是,要给出评价依据,评价要客观、适当,因为每一种都会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论文最后可以进一步讨论你在该工程项目中获得的相关体会,以及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如果碰到类似的开发项目你将如何应用这些经验或教训。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白鹤梁

白鹤梁是一段长约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石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北面的长江中,因从前经常有许多白鹤栖息于梁上而得名。白鹤梁多数时候隐没于江中,只有在枯水期才显露出来。从唐代广德元年(公元 763年)以来,先人们以在石梁上刻石鱼的方法记录了长江的枯水水位;石梁上还有许多诗文碑刻,也写到了石鱼出水的时间和石鱼距离枯水线的尺度等。这些石鱼和碑刻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料,为探索过去1200年以来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极其准确的科学依据,因此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加上白鹤梁上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因此白鹤梁成为三峡库区惟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的表层由硬质砂岩和软质页岩组成,由于砂岩下的泥质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砂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再加上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因此尽管白鹤梁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尚好,但也开始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同时,白鹤粱的标高是138米,而三峡工程坝前水位将达175米,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最终竣工以后将永远沉没于水下,如此高的水位也将使它经受不住强大的水压而导致损坏。如何保护白鹤梁成为水利专家们心中的一件大事。

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专家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先后有天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建设委员会和武汉大学等提出了各种方案。天津大学的“水下博物馆”方案认为,可以建一个密封的椭圆形双层壳体,罩在石梁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入壳体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但是这一方案技术难度大,费用高,而且被放在水下几十米深的壳体要承受很大水压,一旦破损,就会损坏石梁,因此被否决了。最后提交审议的石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方案:将白鹤梁就地淤埋,等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能力时再去发掘和利用,而在岸边水位变动区仿造一个白鹤梁。

不知什么原因,向来与文物保护工作没有接触的葛修润院士参加了专家评审会,于是他在出差路过北京时专门去国家文物局查看了相关资料,发现即将接受评审的惟一方案不妥,实际没有很好地实现文物保护的初衷。葛院士在总结各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方案。新方案与天津大学的方案类似,不同的是天津大学采用的是有压容器,即罩住白鹤梁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而新方案是无压容器,即把过滤后的江水注入壳体内,使壳体内外的水压达到平衡。这样技术难度小了,费用低了,最重要的是不再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2003年2月13日,葛院士为白鹤梁专门度身定做的“水下宫殿”正式动工。白鹤梁也可以“永见天日”了。

根据文意,下列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在石梁上刻画的石鱼,记录了1200年以来长江的枯水位。

B.石梁上许多古代诗文碑刻反映了石鱼的出水时间和距离枯水线的尺度。

C.为探索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D.石梁上反映长江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