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中,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为市民啦!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子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楼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最高兴的是变成市民以后,我们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200~400字)

答案

参考答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改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六要深化农村改革。同时,还应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凉的了。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落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要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一小时后,她说:

  “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到医院,好让他舒服一些。”

  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披肩,苏艾把她连枕头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节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1.第三段中加粗的“狠心”反映了琼珊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琼珊想活下去的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尔曼画常春藤叶这一重要情节是借苏艾的口说出来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