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苏某为某自行车厂职工,2009年12月5日因与班长陈某发生争执,装病在家休息至2011年3月9日。在此期间,自行车厂先后三次书面通知其上班,否则除名,但无结果,自行车厂遂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苏某不服,于同年4月9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仲裁委会于5月20日作出维护自行车厂决定的裁决并送达苏某。苏某对该裁决不服,于6月20日向人民法院起诉。
问:

自行车厂是否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答案

参考答案:自行车厂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因为苏某装病在家,旷工达一年之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材料题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1601年,英国通过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多种就业的方式。…… 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1) 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

……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2)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

                                                                                                                                                                

(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分别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