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从文教政策的视角谈谈唐代文化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唐代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的再建和高度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时期,唐代的文教政策深刻体现了唐代文化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1)唐代的文教政策 唐代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为了巩固 * * ,加强控制,儒家思想又成了维护这个制度的主要统治思想。唐代的统治者选择儒学作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思想工具,从儒学中寻求制度、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在这种政治思想的指导下,唐代实行了“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尊孔。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唐高祖武德二年就在国子监立周公孔庙各一所,四时致祭。唐太宗贞观二年,置周公祠,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把孔子捧上帝位,并赠孔门弟子数十人为公、候、伯。贞观以后全国学校无不遍设孔子牌位,从此官学就沿袭成习,尊孔以确立思想权威。 ②提高儒士地位。唐太宗未即帝位时,就召名儒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土,共议天下大事。即位以后又置弘文馆,精选天下儒士虞世南、姚思廉等,各以本官兼学士,常与他们讲论经义、商略政事,确立了“偃武修文”的指导思想。十四年诏前代通儒子孙,特加引擢,唐玄宗时在秦坑儒的地方为遭难的几百儒生立祠宇,以示重儒,同时提高儒士的地位,以掌握儒术为用人标准。 ③皇帝亲临国学观释奠。唐高祖武德七年,幸国子学,亲临释奠,引道士、沙门与博士杂相驳难。唐太宗屡次到大学观释奠,贞观十四年,亲率百官至国学,命祭酒孔颖达讲《孝经》,对祭酒、博士及优等生分别赐帛。唐太宗自称“尤重儒学”,到国子学释奠,宰相以下的大官和六军军将都去听讲。这些都表明唐王朝对学校教育的重视,鼓励师生积极向学,为封建主效忠。 ④重视儒经的整理和研究。唐太宗命国子祭酒孔颖达等撰定《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以统制思想。《五经》是儒家全部政治、哲学、道德思想的集中体现。由于西汉末儒家经典的繁琐和谶纬神学的盛行,以及魏晋南北朝玄学的要求,必须重振儒术,对儒经加以整理和统一。《五经正义》的撰定与颁布标志着儒家经典的统一,儒家思想又居正统地位,成为统治阶级有力的统治工具。撰定《五经正义》对于教育和选士也有重要作用,自此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又趋于统一,科举取士以儒经为准。 唐代的文教政策除了重振儒术之外,还提倡佛教和道教,即以崇儒尊孔为基本,以佛道两教为辅助手段。佛教对唐代的教育和学术思想的影响也很大,虽然它并末专立学校或设置科举。为了提高道教地位,唐代还开设了崇玄学,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学生百人,还立了道举,加试《老子》。 (2)唐代文化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唐代文教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深刻反映了唐代文化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唐代的政治经济发展制约着文化教育的进步,同时文化教育义推动了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 ①唐代的政治经济制约着文化教育的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文化教育的进步与完善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基础上。 唐代结束了五代十国诸侯割据、战乱不断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封建王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与发展,强化的中央集权、安定的政治局面是文化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中央统治的加强,才有助于对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有效地规划,也有助于全国形成比较系统的文化教育体制,有助于学校各项制度、学校行政管理和各项措施的健全,有助于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化和标准化。 唐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生产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为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学校的建立、教师的选聘、考试的举行,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文化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进步。 ②唐代的文化教育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但教育自身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反过来又可以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出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进步。特别在封建社会,通过教育能造就出符合统治阶级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思想意识的人才,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通过文化教育,还能宣传统治阶级的政治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起到影响大众舆论的作用。唐代采取重视儒术的文教政策,正是为了有力地巩固自身的统治,推动经济的发展。

多项选择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2岁,某私企总经理。 案例介绍:一年多以前求助者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当时异常痛苦。半年多以前有一次喝酒后,半夜突然醒来,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手脚发麻、浑身颤抖,非常难受,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非常紧张、害怕。求助者迅速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后症状缓解。有一次在单位又有类似症状发生,还是到急诊看病。求助者曾专门住院检查,仍未查出明显病变。此后类似症状经常发作,有时每周出现2—3次,时间持续数十分钟,时间地点场合无规律,也无明显发作征兆,能自行缓解。发作时头脑清楚,客观环境并无相应可怕的事物和情境。不发作时,生活、工作均正常。目前求助者害怕犯病,不敢一个人开车、出差或单独在家,不敢一个人到外地出差,怕自己突发心脏病死了别人都不知道,也不敢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求助者也知道自己不一定就会得心脏病,但感觉控制不住担心。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受罪,生不如死。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内向,做事认真谨慎,非常孝敬父母,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不吸烟,很少喝酒。几年前曾被诊断为“胃溃疡”,经治疗后缓解。

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A.浑身颤抖

B.担心、紧张

C.手脚发麻

D.胸闷、心慌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