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P—1999—0201)签订了施工合同,采用可调价施工合同形式。工期20个月,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如图4-1所示,各项工作在其持续时间内均按匀速进展,每月计划完成投资如表4-1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建设单位要求调整场地标高,设计单位修改施工图,A工作开始时间推迟1个月,致使施工单位机械闲置和人员窝工损失。

事件2:设计单位修改图纸使C工作发生工程量变化,增加造价10万元,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部署,如期完成了C工作。

事件3:D、E工作受A工作的影响,开始时间也推迟了1个月,由于物价上涨原因,6~7月份D、E工作的实际完成投资较计划完成投资增加了10%。D、E工作均按原持续时间完成,由于施工机械故障,J工作7月份实际完成计划工程量的80%,J工作持续时间最终延长1个月。

事件4:G、I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非常恶劣的气候,导致G工作持续时间延长0.5个月;施工单位采取了赶工措施,使工作能按原持续时间完成,但需增加赶工费0.5万元。

事件5:L工作为隐蔽工程,在验收后项目监理机构对质量提出了质疑,施工单位以隐蔽工程已经监理工程师验收为由拒绝复验。在监理机构的坚持下,对隐蔽工程进行剥离复验。复验结果,工程质量不合格,施工单位进行了整改。

以上事件1-4发生后,施工单位均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期顺延和费用补偿要求。

1~7月份投资情况见表4-2。

问题:

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件,项目监理机构的工程延期为多少个月该工程实际工期为多少个月?

答案

参考答案:

(1)事件1发生后应批准工程延期1个月。

(2) 事件4发生后应批准工程延期0.5个月。

其他事件未造成工期延误,故项目监理机构的工程延期为1.5个月。该工程实际工期为 (20+1+0.5)月=21.5月。

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一(共计22分) 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电器制造和销售企业,年销售量达到几百万台,产品分为几十个大类、上百个品种。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建立有销售网点。由于客户对供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不得不在全国各地设立外部成品仓库,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有限的产品在全国的外部仓库分部不尽合理,经常发生一些区域断货、丧失销售机会,而另一区域产品又积压滞销的情况。由此产生大量的外部仓库库间调拨、滞销品降价处理等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公司发觉整个企业相当大的一部分利润被糟糕的库存侵蚀了,因此决定改变这种窘境。公司对产品进行研究后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利润高的产品反而产销量比较低,为此公司决定对产品进行分类,实施分类管理。首先公司定义的是C类产品,这类产品主要面向低端市场,利润贡献不是最大,占全部的20%,但是销量占到公司产品总销量的70%。该类别中有几十个品种,每种产品的价格都低于1200人民币/件。接着公司定义的是A类产品,这类产品的销售量占总销量的5%。这类产品品种比C类产品多一些,单件价格至少为1800元人民币,A类产品贡献了大约30%的利润。B类产品的销量占总销量的25%。这类产品的利润贡献占总利润的50%,品种也是最多的,单价价格在1200到1800元人民币之间。根据以上案例,回答问题1、2、3,本题总分22分。

案例中存在大量的外部仓库库间调拨的现象,此现象是否合理?为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