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一组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材料:
材料1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
——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
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将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
——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2)材料3与材料1、2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3)材料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考查要点] 本题考查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答案解析] 回答第一问时,应指出材料1和材料2的相同点在于,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然后指出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对人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肯定与否。回答第二问时,应指出材料3与材料1和材料2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认为历史是主观的,否认其客观规律性。回答第三问时,应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观点。既认识到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又肯定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1)材料1和材料2中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向是,都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为人们和历史学家所认识的。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历史,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说前一段话的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2)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通过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而否定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所以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不可能的。在克罗齐看来,历史都是当代人按照当代人的兴趣和目的编篡的历史,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这是他与前二者的主要分歧所在。
(3)在马克思的这段著名的话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的唯物的辩证的观点。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历史的规律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的过程有其固有的秩序和节奏,人们即使认识到这些规律,也不能改变它,不能逾越和取消社会发展的固有的阶段;另一方面,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不能改变客观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利用规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表现了马克思对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能动性的唯物辩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