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四、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耗资5000多万元的中国首个湿地公园——肇庆星湖湿地公园,已在广东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内建成。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第一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是中国风景名胜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国家首批4A级景区。这里既有众多湖泊纵横,又有宽阔的滩涂湿地,大面积茂密森林,鱼虾丰富,水生动植物兴旺,湖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鸟类食物,使这里成了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区内七星岩景区湖面达6.01平方公里,还有20多个小岛,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了动、植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为各种湿地的动植物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条件。肇庆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初开始对星湖景区丰富的湿地资源进行规划、提升、开发、整合。据统计,景区内目前共有鸟类1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1种,各种鹭鸟近万只。同时,星湖的水体生长着包括水鳖科、眼水菜科等13科的密齿苦草、黑藻等16个种类的水生植物,生长着鲩、鲢、鲤、鲮等20多类水生动物。据介绍,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对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哪条与本文不符?()

A.肇庆星湖湿地公园有6.04平方公里

B.肇庆星湖湿地2003年开始开发

C.星湖风景区有20多个小岛

D.星湖风景区有20多类水生动物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B、C、D三项在文中都有体现,故不选。文中只是谈到了七星岩景区湖面面积为6.01平方公里,并未谈及该湿地公园的面积,故选A。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给出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体能:用不完的绿色能源

            所谓人体能,即人体散发的能量,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现在,人力在生产劳动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小。现代化的机器工具可以代替笨重的体力劳动,但是人类的能量潜力是很大的,充分利用人体能量仍然是科学研究的课题。任何机械都可以转化为电能,那么人体能量是怎样发电的呢?比如,用手摇发电机就能发电,只是这种方法太原始。能源专家想出一些好办法,在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的旋转门下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人体能量收集器,它相当于机械式钟表的发条,发条拧紧后,就会通过棘轮稳定恒速地释放能量。别小看每个人这举手之劳的能量,把这些能量加在一起则相当可观。该收集器和旋转门的转轴相连,通过旋转门的人数越多,发条拧得越紧,积蓄的能量就越多。这样,当能量收集器中的发条释放能量时,就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人群推门的机械能便通过发电机变成了电能。这些电能可直接使用,也可用蓄电池储存起来使用。

         英国发明家还发明了用步行鞋发电的装置,将一种微型发电机安装在经过加工的普通鞋底中,人们行走产生的机械能便可转换为电能,这些电能足以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充电,人体本身的重量是一种重力能。美国某公共交通公司,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安装一种脚踏发电装置,它上方有一排踏板,当行人脚踏踏板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从一个方向带动中心轴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技术人员还将20块金属板铺在路面上,在每块板下放置一个储蓄循环水的橡皮容器。当人群或汽车通过以后,橡皮容器内的水压出去,产生高速水流,经过地下通往路边的发电机房,推动水轮机发电。在人群或汽车通过以后,橡皮容器又恢复到原状,水返回窗口准备再次受压。如此循环往复便能不断产生电流,当上百人或一辆5吨重的汽车通过时,可产生7度的电力。 

            人体是个约37摄氏度的恒温热源,也是可以利用的能量。据统计,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这些热量如果收集起来,可以将50千克的水,从0摄氏度加热到50摄氏度。科学家们还利用人体的热量制成温差电池,将人体的热量转换为电能。这种温差电池体积很小,可放在衣服口袋里,它发出的电能可以为助听器、微型收音机、袖珍电视机、微型发报机等供电。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没有污染。我国人口众多,人体能源如果能得到广泛就用,其效益无疑很可观。

(1)什么是人体能?

(2)人体能具有哪些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