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2004年10月4日,蔡某为家庭购买房屋与王某达成如下借款合同:王某借给蔡某15万元,2004年10月4日支付5万元,11月4日支付5万元,12月4日支付5万元,借款期限从2004年10月4日起算为3年。2004年11月18日,蔡某起诉到法院与其妻张某离婚。王某担心蔡某离婚后的财产难以偿还其借款,遂在2004年12月4日终止借款给蔡某,并到蔡某家要求提前还款,蔡某以借款期限未到为由不还款,并认为王某提前索款,违反借款约定。2004年12月15日,王某起诉到法院,以不安抗辩权为由要求蔡某提前归还借款本金10万元及实际借款利息。蔡某对借款事实并无异议,只强调借期未到,因而拒绝还款,但答应对最后一笔借款支付利息。问:

王某提出不安抗辩权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王某提出不安抗辩权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1) 蔡某和王某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属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由于二人没有约定支付利息,故为单务合同,而单务合同不存在行使不安抗辩权的问题。2) 蔡某答应对最后一笔借款支付利息,实质为对借款合同的变更,该变更应当认定为有效,此时最后一笔借款合同由单务合同转化为双务合同,但王某仍然不能就最后一笔借款合同主张不安抗辩权,因为王某与张某离婚并不属于“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情形,也没有其他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法定情形,故王某不能主张不安抗辩权。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官妇左右莫不(偏爱)王

D.吾妻之(漂亮)我者,私我也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与徐公美  视之,自以为不如

B.下令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暮寝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D.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