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比较r对策者生物与K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并用r-K理论阐明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何要严加保护,否则将有灭绝的危险。

答案

参考答案:(1)r选择:在环境不稳定和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的地方,只有较高的繁殖能力才能补偿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故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谁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将对谁更有利。所以居住在不稳定环境中的物种,具有较大的rm是有利的,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
(2)K选择:在气候条件稳定,自然灾害罕见的地方,生物的繁衍有可能接近环境容纳量,即近似于逻辑斯谛方程中的饱和密度(K)。故在稳定的环境中,谁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承载力,达到更高的K,对谁就有利。

r选择和K选择的某些相关特征表

r选择 K选择
气候 多变、不确定、验证以预测 稳定、较确定、可预测
死亡 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约 比较有规律、受密度制约
存活 幼体存活率低 幼体存活率高
数量 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 时间上稳定通常临近K值
种内种间竞争 多变、通常不紧张 经常保持紧张
选择倾向 ①发育快;②增长力高;③提高生育;④体型小;⑤单次繁殖 ①发育缓慢;②竞争力高;③延迟生育;④体型小;⑤多次繁殖
寿命 短,通常少于一年 长,通常大于一年
最终结果 高繁殖力 高存活力
简单地说,r理论者是靠高繁殖力来维持生存,而K理论者靠高存活率来达到很好生存的目的。我们知道由于r策略者和K策略者的基本特征不同,它们的数量增长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情况,我们建立一个坐标,以某物种在时间t的个体数量(Nt)来表示横坐标,纵坐标为时间t+1的个体数量(Nt+1),图中虚线与横坐标成45°。如下图。
[*]
从图上知道:在虚线下方的表示个体的数量在下降,在虚线上方的表示在增长。K-策略者曲线与虚线有两个交点X和S。X为不稳定的平衡点,可以称为灭绝点,即我们所说的物种的灭绝。S点是稳定点,可视为最大容纳量K,S处的两个收敛箭头表示个体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要趋向于S。X处的两个发散箭头表示个体数量高于X时还可以回升到S,但是低于X,则必然走向灭亡。这就是说,在阈值内X与Y之间,当系统即珍稀濒危动、植物受到不是过于强的干扰的时候是可以恢复到S的,但如果扰动过强的话,数量将下降到阈值以下时,就不再恢复,从而不可避免的一直下降,直至消失。因此,我们说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比一般的要困难,更紧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