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A.你的房间里怎么这么热
B.这个饭馆儿的菜真好吃,下次我还来这儿。
C.知道了,妈妈,我马上就开始复习。
D.他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非常了解中国文化。
E.那儿很漂亮,你一定要去看看。

空调坏了,我正打算换一个房间呢。()

答案

参考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很少人有吃腻了豆腐的经验。作家梁容若回忆生长在沙土绵延的地方的情形,从小见惯了田里种的大豆,豆子出产多,豆子的加工品自然也多。豆腐是天天见、满街卖的东西,见惯看腻,无色无香,再加上家乡豆腐常有的卤水苦涩味儿,所以他从小就不喜欢豆腐

  到抗日时期,一个兵荒马乱的残冬深夜,平汉路的火车把他甩在一个荒凉小站上。又饥又渴,寒风刺骨,突然听到卖豆腐脑的声音。梁容若挤在人堆里,一连吃了三碗。韭菜花的鲜味儿,麻油的芳香,烧汤的清醇,吃下去直像猪八戒吞了人参果,遍体通泰,有说不出的熨帖,心想:“行年二十,才知道了豆腐的价值。”

  他回忆说:“北平的砂锅,奶汤豆腐,臭豆腐,杭州的鱼头豆腐和酱豆腐干,镇江的乳豆腐,我都领教过,留有深刻的印象。有一次还在北平的功德林吃过一次豆腐全席,那是一个佛教馆子,因为要居士们戒荤,又怕他们馋嘴,就用豆腐作成大肉大鱼的种种形式,虽然矫揉造作,从豆腐的贡献想,真是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了。”

  作家子敏说:“我对豆腐有一股温情,它甚至影响到我的处世态度。人跟人相处,你不能蛮横的要求对方的心情‘必须’永远是春天。朋友难免失言、失态、失礼、失约。那时候,只有像豆腐那样‘柔软’的宽厚心情,才能容忍对方一时的 过失。朋友相交,夫妻相处,如果没有‘豆腐修养’,很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

  “豆腐原是很平民化的食品。对我,它不只是这样,它是含有深远哲学意味的食品。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1.作家梁容若为什么“从小就不喜欢吃豆腐”,后来却“知道了豆腐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家子敏从吃豆腐中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为什么要写两位作家吃豆腐的生活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