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子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女授露田二十亩。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均田令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
(1)商鞅变法(1分)废除井田制;(1分)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1分)
(2)意义: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或提高农民积极性,或大片荒地被开垦),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3分)
(3)士: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1分)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1分)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1分)
商:市易法、均输法。(1分)
((以上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每项只要列举出一条即可得1分)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由“废井田开阡陌”可知这是商鞅变法的废除井田制。其影响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第二题,“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子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女授露田二十亩。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表明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或提高农民积极性,或大片荒地被开垦),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关于“士、兵、农、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