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以下对“静电场”一章中几个公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公式C=Q/U指出,电容器的电容随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的增加而增加

B.由E=U/d可知,同一个电容器两板电势差U越大时板内电场强度E越大

C.在公式F=kq1q2/r2中,kq2/r2是q1所在位置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D.公式WAB=qUAB中,电荷q沿不同路径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功不同

答案

AD

题目分析:公式C=Q/U是电容的定义式,电容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Q、U无关,A对;同一个电容器即两板间的距离是定值,所以电势差U越大时板内电场强度E越大,B错;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kq2/r2可看成是q2在q1所在位置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C错;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所以电荷q沿不同路径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功相同,D对。

点评:本题学生明确定义式只能用来计算物理量的大小,不能决定物理量的大小;知道电场力做功的特点与重力做功的特点类似。

单项选择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 * * 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我们)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 * * 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苏联工业化存在着哪些严重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