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纸业公司主要产品是包装用箱纸板和瓦楞纸,现有生产规模90万吨。现拟扩建年产45万吨的林纸一体化造纸项目,主要为年产45万吨的挂面箱纸生产线及其配套系统、给水处理、污水处理、浆板库、成品库及其他仓库、办公楼、宿舍等。生产工艺为硫酸盐法木浆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车间为引进设备,其余设备为国内配套。同内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备料车间、碎浆车间、制浆车间、造纸车间、浆板库、成品库、综合仓库、给水及水源工程、废水处理站、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废纸堆场、运输工程、综合管线、绿化等。建设期为2年。项目紧邻原厂区,处于市郊附近山区林基地附近,该林基地也适当规模扩大,为培育纸浆原料用。

本项目的主要生态影响是什么,原料林基地生态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项目所涉及的工程活动可以分解为整地、栽植、疏罚、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采伐更新、与浆纸林基地相配套的修路与木材运输等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如下。
(1)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侵蚀程度受降水、土壤、植被、地形及人为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浆纸林区土壤流失除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来源于植被类型的改变和造林、抚育、采伐、更新等方面。
(2)对水分涵养的影响。林地水分涵养能力由地表覆盖层涵水能力和地下土壤涵水能力构成,二者分别取决于林冠结构,地表层覆盖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
(3)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从土壤的肥力和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两方面分析。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造林过程中,对原有植被、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林后,新的单一人造林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造林的培育、管理措施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生态影响评价的重点:进行原料林基地建设生态影响评价。给出林基地用地与当地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说明林基地选址用地的合理性,提出浆纸林基地水土保持方案以及浆纸林基地生态稳定性监测方案等内容。给出详细的林浆平衡分析,进行实地样方调查,确定原料林生长量、出材率及混交比例。提出浆纸林基地水土保持方案及生态稳定性监测方案等内容。原料林基地建设生态影响评价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加强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评价内容,并给出针对性强、具备可操作性的生态保护和具体污染防治对策与减缓、恢复及补偿措施。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咬文嚼字》选段,回答问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1.“咬文嚼字”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把“咬文嚼字”说成“推敲”,是说得好听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推”字比“敲”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发挥你的想像,猜一猜韩愈选“敲”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举“推敲”一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符合文段内容的两项是( )

A.要想通过更改一两个字就使文字顺畅或漂亮是不可能的。

B.作者对“推敲”优劣的分析和观点其目的并不是要推翻韩愈。

C.作者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可知的东西,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

D.“推”和“敲”不是文字上的分别,而是意境上的分别。

E.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考虑用什么样的字词才能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问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