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有关地租的一组材料
材料1
  假定优等地和劣等地上的投资和收益情况如下表所示

土地种类投资总额平均利润率产量
优等地50020%100
劣等地50050

  材料2
  假定一国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和收益情况如下
生产部门资本及其构成剩余价值率产量
工业600c+400v100%100
农业400c+600v50

材料3
一种是土地经营(资本主义的)的垄断,这种垄断是由于土地的有限而产生的,因此是任何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现象。这种垄断的结果使粮食价格取决于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对优等地的投资,或者说,生产较高的投资所带来的额外剩余利润,则构成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的形成和土地私有权毫无关系,土地私有权只是使土地占有者有可能从农场主中取得这种收入。
                        ——摘自《列宁全集》第5卷第103页
材料4
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如果对地租有正确的理解, 自然首先会认识到,地租不是来自土地,而是来自农产品,也就是来自劳动。……来自投入土地的劳动,而不是来自土地本身。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6
材料5
十分简单:一定的人们对土地、矿山、水域等的私有权,使他们能够攫取、拦截和扣留在这个特殊生产领域即这个特殊投资领域的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超过利润(平均利润,由一般利润率决定的利润)的余额,并且阻碍这个余额进行形成一般利润率的总过程。……如果由于土地私有权对在未耕地上进行不付地租的投资造成限制,以致谷物不仅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出售,而且还要高于它的价值出售,那么,地租就会产生垄断价格。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计算材料1中优等地所能产生的级差地租。
(2)计算材料2中农业部门所能提供的绝对地租量。
(3)如何理解材料3中列宁所说的“这种垄断”使农产品价格“取决于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4)结合材料3、4、5说明地租的形成条件、形成原因和来源。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依据题意,材料1中: 级差地租=(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优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优等地产量=(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优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优等地产量={(劣等地投资+平均利润)/劣等地产量-(优等地投资+平均利润)/优等地产量}×优等地产量={(500+500×20%=/50-(500+500×20%)/100}×100=600 (2)依据题意,材料2中:绝对地租二农产品价值总额-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农业投资总额+农业剩余价值)-(农业投资总额+平均利润)=(农业投资总额+剩余价值)-(农业投资总额+工农业剩余价值总额÷工农业总投资×农业总投资)=(1000+600×100%)-(1000+1000÷2000×1000)=1600-1500=100。 (3)列宁所说的“这种垄断”就是指土地经营的垄断,列宁这段话所要表明的就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这主要是因为:优等地和中等地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为了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劣等地也必须投入农业生产当中去。如果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中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经营劣等地的资本家就将得不到平均利润,因而必然退出农业生产。但一旦这部分资本家退出农业生产,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一直高涨到与耕种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相等时,资本家才会在劣等地上投资。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决定机制使得农业生产中的超额利润有了长期存在的可能,而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常常能将这部分超额利润据为已有。 (4)地租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是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农产品按价值而不是生产价格出售(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相当甚至更高时,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产品的垄断价格),形成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

B.方鸿渐拿着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后,先到照相馆里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了张四寸相。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然后在法国玩了几星期,买了二等舱票回国,结束了四年的留学生活。(《围城》)

C.桑丘说,“那些不是巨人,是风车。”堂吉诃德说:“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

这段对话讲的是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事。他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旅店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D.“佩瑶!——你怎么?——哼,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荪甫似乎努力抑制着忿怒的爆发,冷冷地说。吴荪甫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但是上海的报纸以很短的篇幅登载了双桥镇失陷的消息。早晨的餐桌旁,他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忿恨。(《子夜》)

E. 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复活》)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