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我国目前实行固定利率制,在汇率制度上实行“结售汇制”,即外贸出口获得的外汇必须卖给国家,进口则要向国家购买外汇。与此同时,96年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不变,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政府债务和债权项目基本保持不变。
阐述以上制度安排对我国货币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调节的含义,并进一步解释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通货紧缩。

答案

参考答案:(1)在开放经济的框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一国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指一国是否具有使用货币政策并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其产出和就业的能力;汇率的稳定性是指保护本国汇率免受投机性冲击、货币危机等的冲击,从而保持汇率稳定;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即不限制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②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③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实行固定利率制,并且96年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不变,说明我国目前属于第②种情况,即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使得政府在我国货币市场不均衡时可以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并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维持货币市场均衡。在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当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惟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即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单位货币升值(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增加或购买力增强),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处理好,便可能带来如下一系列严重问题。①通货紧缩会形成经济衰退。②通货紧缩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③通货紧缩会抑制消费。④通货紧缩会增加银行业不良资产。
1997年10月以来,中国的物价开始负增长,中国出现了连续二十几个月物价普遍下降的通货紧缩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第一,上轮经济“软着陆”的滞后效应,同时也是对前几年通货膨胀时期形成的不合理物价水平的自动调整。第二,经济运行的深层次原因。相对于居民的购买欲望而言,目前中国的需求不足更多地表现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对称。第三,造成中国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亏损,在于企业成本上升所造成的企业利润率和资金回报率的下降。第四,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加快了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步伐,国家在个人住房分配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教育制度、养老和保险制度方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改革,而居民的收入并未与改革同步增长。由于未来不确定的支出大大增加和预期收益前景不佳,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居民的消费支出。第五,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三角债盛行而导致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脆弱,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形成金融机构的大量不良资产,使金融机构信心不足,放贷的积极性下降,因此货币供应增幅也相应下降。第七,农业持续丰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远低于国家的收购保护价,使得占零售物价指数权重较大的食品类价格持续下降,进而带动物价总水平下降。第八,受世界经济调整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外部需求急剧下降;同时由于周边国家的货币贬值,使我国出口竞争面临的压力增大,这两个方面都意味着国内商品和劳务供应的增加,促使物价水平下降。
中国通货紧缩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所以,需要运用灵活的政策和措施使总量经济恢复均衡状态。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近两年来我国主要采取了降低存贷款利率、取消贷款规模限制。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等措施。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是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所采取的力度最大、频率最高的一次,如存贷款利率在两年内连续七次下调。但从最终效果来看,并非特别明显。究其原因,是政策与其赖以发挥作用的环节脱节。另外,在取消贷款规模限制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等政策方面,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在我国,由于利息率并未实现自由化,利息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因此,必须加速国内利息率自由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中央银行公布的贴现率为准,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息率体系。因此中国实行的固定利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紧缩现象并减弱了实施货币政策对通货紧缩现象进行治理的有效性。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白鹤梁是一段长约1 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石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北面的长江中,因从前经常有许多白鹤栖息于梁上而得名。白鹤梁多数时候隐没在江水中,只有在枯水期才显露出来。自唐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人们以在石梁上刻石鱼的方法记录了长江的枯水位;石梁上还有许多诗文碑刻,也写到了石鱼出水的时间和石鱼距离枯水线的尺度等。这些石鱼和碑刻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料,为探索过去1 200年以来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准确的科学依据,因此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加上白鹤梁上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白鹤梁因此成为三峡库区唯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的表层由硬质砂岩和软质页岩组成,由于砂岩下的泥质岩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砂岩岩体容易崩落或翻转,再加上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因此尽管白鹤梁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尚好,但也开始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同时,白鹤梁的标高是138米,而三峡工程坝前水位将达到175米,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最终竣工以后将永远沉没于水下,如此高的水位也将使它经受不住强大的水压而导致损坏。如何保护白鹤梁成为水利专家们心中的一件大事。
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专家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先后有天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建设委员会和武汉大学等提出了各种方案。天津大学的“水下博物馆”方案认为,可以建一个密封的椭圆形双层壳体,罩在石梁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入壳体内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但是这一方案技术难度大,费用高,而且被放在水下几十米深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一旦破损,就会毁坏石梁,因此被否决了。最后提交审议的是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方案:将白鹤梁就地淤埋,等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能力时再去发掘和利用,而在岸边水位变动区仿造一个白鹤梁。
不知什么原因,向来与文物保护工作没有接触的葛修润院士被邀请参加了专家评审会,于是他在出差路过北京时专门去国家文物局查看了有关资料,发现即将接受评审的唯一方案不妥,实际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保护文物的初衷。葛院士在总结各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方案。新方案与天津大学的方案类似,不同的是天津大学采用的是有压容器,即罩住白鹤梁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而新方案是无压容器,即把过滤后的江水注入壳体内,使壳体内外的水压达到平衡。这样技术难度小了,费用低了,最重要的是不再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2003年2月13日,葛院士为白鹤梁专门度身定做的“水下宫殿”正式动工,白鹤梁也可以“永见天日”了。

根据文意,下列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古人在石染上刻画的石鱼,记录了1 200年以来长江的枯水位

B.石梁上许多古代诗文碑刻反映了石鱼的出水时间和距离枯水线的尺度

C.为探索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D.石梁上反映长江水位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