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企业采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2006年前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从2006年月1日起适用的所得税率调整为30%。该企业2006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2006年年初递延税款账面余额(贷方)99万元。该企业2006年度有关资料如下:(1)转回应纳税时间性差异60万元;(2)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00万元,按税法规定应计提折旧110万元:(3)转回应计入损益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万元;(4)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收益为85万元,被投资单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5)计提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60万元;(6)2006年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50万元,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40万元;(7)转让一项长期股权投资,收到款项100万元存入银行,该投资系2003年1月20日取得,取得时实际支付价款80万元,转让该项投资时会计上确认投资收益3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8)国债利息收入15万元假定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够在未来3年内转回。除上述调整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要求:(1)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应交的所得税;(2)计算该企业由于所得税率变更而调整的递延税款金额(注明借方或贷方);(3)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递延税款发生额(注明借贷方);(4)计算该企业2006年度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5)计算该企业2006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的账而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

答案

参考答案:(1)2006年度应交所得税=[1000+60-(110-100)-20-85+60+(50-40)-30+(100-80)-15]×30%=297(万元)(2)由于所得税率变更而调整的递延税款金额(借方)=99÷33%×3%=9(万元)(3)该企业2006年度递延税款发生额(借方)=9+60×30%-(110-100)×30%-20×30%-85/(1-15%)×15%+60×30%+(50-40)×33%=24.3(万元)(4)该企业2006年度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297-24.3=272.7(万元)(5)该企业2006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贷方)=99-24.3=74.7(万元)。

名词解释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