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放水的“五先五后”原则是()
A.先探放后开采
B.先隔离后探放
C.先降压后探放
D.先封堵后探放
E.有疑必探
参考答案:A, B, C, D, E
患儿男性,1岁2个月,因“咳喘3天”来诊。患儿咳喘3天。查体:体温39.5℃,意识清,精神欠佳,颈部可触及数枚绿豆大小的淋巴结,边界清楚,无压痛,活动可。呼吸稍促,轻度发绀,双肺听诊可闻及大中水泡音及哮鸣音。心率130次/分,心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16.7×10/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3。胸部X线片:双下肺感染。入院3天后,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随后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心脏骤停。
治疗首选的药物为()
A.肾上腺素
B.利多卡因
C.葡萄糖
D.碳酸氢钠
E.阿托品
患者男,30岁。4个月来胸部发麻,渐渐累及下肢。双下肢乏力10天,伴小便潴留并置导尿管。无疼痛。体检:胸5以下痛触觉消失,有马鞍回避。双下肢振动觉消失,肌力3级,膝踝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腹壁反射消失,腰椎穿刺示椎管不完全阻塞。脑脊液蛋白0.5g/L,糖、氯化物和细胞数正常。
椎管碘水造影表现为()
A.水平面样阻塞
B.阻塞面光滑呈杯口状
C.阻塞面呈楔形
D.脊髓呈梭形膨大
E.碘水分散呈水滴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