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材料一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里陪葬的人有300人,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二 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商朝的什么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奴隶怎样的生活处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商朝的“人殉”和“人祭”。

(2)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被迫带着枷锁劳动,没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的待遇,还随意被转让和买卖。每次祭祀祖先,奴隶主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春雨

       春天的花是美丽迷人的;春天的云,是变幻莫测的;春天的风,是柔和温暖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浙淅的春雨。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那丝丝点点的牛毛细雨,无声无息地蹦到地面上,钻进大地母亲的怀抱,滋润着干裂的泥土,给春天注入了新的活力。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植物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甘甜的乳汁,吐出嫩绿的叶子,绽开艳丽的花朵,装扮着春天的大地。人们赞美鲜花,赞美绿叶,可又有谁想到那名不见经传的春雨呢?但它却毫无怨言,还是默默地奉献自己,直到最后的一点一滴,为五彩缤纷的大地尽心尽力。 

       听,春雨来了,它落在湖面上,哗哗沙沙,拔动了春姑娘的小提琴,打碎了小鱼儿晶莹透亮的大镜子,气得它们个个鼓着腮帮,撅起圆圆的小嘴巴,顶着一圈套一圈的水纹儿,在清亮亮的水面上随风扩散荡漾。春雨落在屋檐下,叮叮咚咚,打起春姑娘的小腰鼓,音符从鼓中传出来,咕噜噜从房顶滚下去,马上连成一串儿闪烁着五彩光芒的珍珠项链,一下子又汇成 一条清澈的小溪。春雨落在树丛里,噼噼啪啪,敲响了春姑娘的小铜锣,在叶心(聚成     汇成)一口小巧玲珑的小潭。哗地一声,叶儿翻了,小潭不见了,留下的是一片光洁。它带走了蒙在叶子上的尘土,使绿叶重新(焕发    散发)出青春的灿烂光彩。春雨落在花朵上,滴滴答答,弹出了春姑娘的《春之舞》,动听的乐声比银铃还要清脆,小小的花儿成了一个镂刻的水晶酒盏,春雨成了清醇的美酒。小蜻蜓喝呀喝,醉了,摇摇摆摆地随着乐声展开翅膀在雨雾中跳舞。春雨就像一个神秘的音乐家,奏出一支支交响乐。

       雨停了。太阳从云层中(探出   伸出)圆圆的脸庞,笑眯眯地注视着大地。一道五光十色、梦一般的彩色桥梁,飞架南北。杨树、柳树(舒展  伸展)着洗涤过的枝叶,笑得更欢,也更有精神了。可刚才还活蹦乱跳的顽皮春雨,却融入了大地,再也见不到这美丽的景象了……

       我愿做一滴小小的雨滴。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意思。

     变幻                                春雨如油                            

3.照样子写词语。

      笑眯眯                                          叮叮咚咚                                       

4.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   

(1)这一段作者分别写了春雨落在(    )、(    )、(    )、(    )时的情景。  

(2)用“           ”画出一个联想的句子。  

(3)用“﹍﹍”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然后写下来。

                                                                                                                                            

                                                                                                                                             

5.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小作者为什么“愿意做一滴小小的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