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小华是一位11岁的男孩,读小学四年级,思想、语言比同龄孩子成熟,但几乎没有同龄朋友,因为他经常在课堂上做出一些危险性动作,老师们不允许小华接近其他同学。小华的学习成绩属中等,喜欢手工制作、美术等,但并不被老师看好。父亲怀疑小华的智力有问题,曾经带他做过智力测试,结果显示智力正常。小华的父亲曾是知青,现为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副总经理,1997年与小自己20岁的女子结婚,结婚两年后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的差异而离婚,但双方一直保持较友好关系。后来,小华的母亲在杭州再婚,父亲带着小华单独生活。在节假日,小华有时会到母亲那里住一段时间。前段时间,小华的父亲被查出患有鼻咽癌,需要住院治疗,但因不知道如何安顿小华,因此一直没有接受治疗。由于父亲忙于工作,小华放学后一般到姑妈家吃晚饭、洗澡、写作业,一直到晚上父亲下班回来才把小华接回家。一次,小华在学校里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受了伤,老师把小华的父亲叫到学校,并建议父亲带小华去找学校里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

参考答案:针对小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介入策略:
(1)运用个案工作方法,明确表示想要帮助小华的意愿,与他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2)与小华的母亲取得联系,请小华的父亲、母亲以及姑妈共同协商在小华的父亲住院治疗期间如何安顿小华的最佳方案。
(3)走访小华的学校,让老师和同学明白并理解小华的行为,协助小华矫正偏差行为,请老师多关爱小华,给予小华发挥特长的机会,多给小华一些正面评价,鼓励班级同学多和小华交朋友,改善小华的学校生活状况。
(4)协助小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鼓励他通过参加学校及社区团体活动等方式,结交到一些同辈的朋友,扩大交际圈,增强社会联系。
(5)通过游戏治疗,帮助小华慢慢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名词解释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