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梁某,女性,1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梁某在学校里和同学的关系不好,很少说话,但是对同学的要求却很多,觉得同学哪里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反复地强调同学改正,.并且唠叨个不停。五个月以前同学开玩笑说那栋楼的层数你永远数不对,梁某不信。从此只要是课余时间,梁某就到那栋楼下一遍一遍地数,从不间断,梁某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也觉得这样做很无聊,自己也厌烦,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感觉很痛苦。同学发现她这样也不知道怎么办,都躲着她。还有两个多月就要高考了,大家都在努力冲刺,梁某感到很疲劳、经常失眠,而且突然比较喜欢说话,说起来就没完,同学们都说她说话前后不搭。梁某说自己可以看到天上飘着很多仙人,自己将来也要成仙,老师讲物理课的时候讲解发电的原理,她会突然站起来,浑身发抖说自己被电电着了,说是老师电她的,很生气。别人说话,她会说别人在骂她。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梁某由父母带来做心理咨询。梁某是一个典型的好孩子,在家里经常帮助妈妈收拾家务,对一些物品的摆放很讲究,一遍摆不好就会摆第二遍、第三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梁某进咨询室的时候,进门后又退出去,之后又进来,进来后又退出去,反复几次之后才坐下来,谨慎地四下张望,若有所思。

梁某的精神病性症状有( )。

A.幻觉

B.思维奔逸

C.特殊意义妄想

D.梦境

答案

参考答案:A,B

解析:思维奔逸是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的加快。幻觉是在异常的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求助者说看到仙人,属于幻觉。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 * * ”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 * * ”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小题1:对本文题目“寂静钱钟书”中“寂静”二字的含义,该如何理解?(6分)

                                                               

小题2:如何理解“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这句话的内涵?(5分)

                                                               

小题3:从文中看,作者都写了大师钱钟书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你认为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