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公司将一些经常使用的数据进行快照备份后,存放在主机文件里以供使用。然后经授权的用户可以将这些数据子集下载到电子表格程序中。这种提供数据访问的方式的风险是()。

A.数据复制可能不同步

B.数据分割可能缺乏完整性

C.数据处理可能过早提交

D.数据实时性可能无法维护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快照文件定时重新创建(例如每天、每周或每月),所以数据不会像(实时)抽取的文件中的数据那样新。数据太旧了就没有用了,就会缺乏实时性。选项(a)不正确,数据复制是将数据完整复制到多个设备以增强访问能力的一种方法。题中快照中并没有使用数据的完整复制。选项(b)不正确,数据分割是将数据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方法,不同位置的数据块必须组合在一起来提供完整的文件。题中也没有使用数据分割。选项(c)不正确,当写入一些需要的业务交易数据而不是所有业务交易数据时,就过早提交了交易。快照方法不涉及向文件中写交易数据,这意味着提交交易与快照方法没有关系。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2003年元月28日,甲信用社与乙公司和丙养殖场签订了一份抵押借款合同,约定:乙公司从信用社借款700万元,月息12.6‰,期限自2003年元月28日至2004年元月27日。丙养殖场以自有的土地使用权和房产为该笔贷款提供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从2003年2月18日至2003年6月13日,甲信用社先后6次向乙公司发放贷款872万元。乙公司贷款账号设立在甲信用社处。2003年6月13日至6月19日,甲信用社负责人李某从乙公司账户上先后6次提取2 001 775元。在取款凭条上的签名均为"李某 (代)"。乙公司称其并未委托李某代取存款,甲信用社也提供不出为何向李某支付乙公司账户存款的证据。2003年4月10日,甲信用社负责人李某以个人名义从乙公司借款50万元。2004年2月21日、3月13日,一位署名王某的人以甲信用社的名义向乙公司收取贷款息差共3万元。甲信用社不承认王某系其单位职员,乙公司也无证据证明王某确切身份。2004年4月16日,某市南岗公安分局以涉嫌票据诈骗为由,立案侦查甲信用社负责人李某诈骗南岗区民政局200万元之事。当年6月16日,在南岗公安分局人员监控下,李某以甲信用社的名义从乙公司收回了100万元贷款,该款南岗区公安分局经手归还了南岗区民政局。2004年2月甲信用社负责人李某被调离原单位。此后,甲信用社多次向乙公司催收贷款无果,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乙公司偿还借款本金872万元及利息、罚息和本案诉讼费,丙养殖场承担连带责任。另查,丙养殖场是经某省司法厅劳改局批准成立的省属劳改(教)事业单位。丙在签订抵押合同时,隐瞒了自己事业单位的"身份"。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信用社与乙公司和丙养殖场签订的抵押借款合同是否有效后果如何